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發布誤食野生蘑菇安全提示
野生蘑菇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食品,由於其味道鮮美,是大眾餐桌上常見的食品。在東北,從初夏到深秋都能看到蘑菇的身影,一般在夏秋季是蘑菇茂盛生長期,蘑菇因其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愛。隨著夏季氣溫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迅速生長,很多人喜歡吃野生蘑菇,但由於不能有效鑒別野生蘑菇有毒與無毒,從而導致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頻頻發生。近年來,哈爾濱市多個區域已發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中毒人數較多,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工作非常重要。
野生蘑菇中毒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胃腸道反應,主要表現為強烈的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有的中毒引起神經性中毒、橫紋肌溶解,最終導致血尿或蛋白尿。有些中毒還可以引起溶血、急性肝損傷、急性腎衰竭,危害較大,且嚴重者可致死。
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小貼士
1.不采摘:不要隨意采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
2.不購買: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
3.不食用: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加強管理,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不采購、加工、烹飪來源不明的、可能有毒有害的野生蘑菇。
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後,很快出現惡心、嘔吐、劇烈腹瀉和腹痛、視力模糊等表現,懷疑是毒蘑菇中毒的,必須馬上就醫,不能拖延,否則就可能會錯失最佳治療期,引起昏迷乃至死亡。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