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4日訊(記者 楊帆)1989年10月30日,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實施希望工程,動員社會力量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1992年9月4日,作為全國成立最早的省級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之一——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開始實施希望工程,至今已走過30年。
30年來,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積極對接社會需求,不斷謀求創新發展。從建立第一所希望小學到百所希望小學規模建設,從第一批幾百名寒門學子到現在每年數千名學子順利走入大學校門,從單一的資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到關注讓農村孩子吃上營養餐,聆聽動聽音樂,快樂上體育課,享受與城裡孩子同樣的優質教育等多種希望工程品牌項目的相映生輝。龍江希望工程30年,讓無數接受資助的孩子通過自身努力改變了命運,用愛心傳遞希望之光,也讓龍江大地處處開滿希望之花。
愛心初現 從零起步到遍布龍江
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受教育機會和受教育條件不均等,許多家庭困難學生因貧失學,如何讓這些孩子『有學上』成為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希望工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為了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龍江希望工程啟動『希望之星1+1』項目。1992年9月,369名貧困學子成為省希望工程第一批希望之星。1994年3月,省青基會啟動『希望工程1+1助學行動』。先後開展『黨團共築希望工程』『青少年愛心儲蓄』『希望工程萬裡回訪』等活動。截至2022年上半年,僅希望之星項目就已幫助家庭經濟貧困且品學兼優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共22.7萬名完成階段學業。

1994年3月,省青基會、哈爾濱市郵政局舉辦『希望工程助學行動』郵資明信片首發式活動。(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供圖)

1996年9月,省青基會與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分行開展『希望工程青少年愛心儲蓄』活動。(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供圖)
從0所到760所希望小學,30餘萬龍江鄉村學生走進新課堂。為改善農村小學辦學條件,告別危舊、擁擠校捨,龍江希望工程啟動援建希望小學公益項目。1993年5月,黑龍江省第一所希望小學在蘭西縣榆林鎮林森村開工並命名為『三棵針希望小學』,另一所杜蒙縣腰心鄉前新村希望小學同時開工。30年來,黑龍江省共援建希望小學760所,30多萬名鄉村學生走進了安全、寬敞、明亮的校園。
全面昇級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轉型
進入新世紀,社會對希望工程有了新的需求。龍江希望工程從幫助孩子『有學上』到幫助孩子『上好學』,不斷調整公益腳步,公益項目全面提檔昇級。
『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助龍江5.3萬餘名學子步入大學校門。為了解決應屆高考新生入學前從家門到校門之間的費用,2006年,龍江希望工程啟動實施『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黨的十九大以來,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貧,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開展『希望工程助力脫貧攻堅10萬+行動』。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2017年6月,在團省委領導下,龍江希望工程聯絡組織開展共青團『金秋助學』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精准聚焦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助力全社會脫貧攻堅。2021年9月,黑龍江共青團『金秋助學』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獲民政部頒發的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

2019年9月,黑龍江共青團攜手茅臺集團助力脫貧攻堅,『金秋助學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捐贈暨茅臺獎學金發放儀式在哈爾濱舉行。(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供圖)
除學生資助外,龍江希望工程針對學校建設、衛生健康、科學文體等教育扶貧領域精准資助,希望工程事業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為改善鄉村學校學生營養不良的現狀,開展希望廚房、愛心午餐公益項目;為讓鄉村學校學生讀到優秀課外書籍,開展希望工程圖書室公益項目;為讓鄉村學校師生能夠上網學習,開展希望工程電腦教室公益項目;為讓鄉村學校學生享受體育運動快樂,開展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園地公益項目;為彌補偏遠地區學校『第二課堂』教育資源不足,開展希望小屋公益項目;為推動並改善黑龍江省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醫療救助和生存條件,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開展『心』希望——兒童先天性心髒病救助公益項目……龍江希望工程不斷拓展公益寬度,公益范圍從助學延伸到助醫。
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援建希望工程圖書室、電腦教室、希望小屋、希望廚房等公益項目1984個,發放愛心午餐13.4萬份,表彰鄉村教師781名,培訓鄉村教師6110名,救助先心病患兒333名。

2011年9月,齊齊哈爾市建華區上海裝飾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在希望工程音樂教室裡學習架子鼓。(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供圖)

2014年12月,肇東市姜家中心小學學生在『希望工程電腦教室』上微機課。(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供圖)
為黨育人 牢記新時代新囑托新使命
為引導青少年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龍江希望工程已連續8年在國慶節期間面向全省城鄉中小學開展『我和國旗合個影』主題活動。為傳承東北抗聯精神,在全省抗聯老區援建抗聯希望小學,學校承載傳播抗聯歷史、延續抗聯文化重任,成為抗聯文化宣教基地,成為弘揚抗聯精神的重要載體。龍江希望工程通過『情灑抗聯路助學龍江行』等活動共籌建14所抗聯希望學校。

2005年3月,巴彥縣豐樂鄉聖煜揚抗聯希望小學揭牌落成。(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供圖)

2020年9月,綏濱縣喜家德希望小學開展『我和國旗合個影』主題活動。(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供圖)
為滿足留守兒童學業、情感、安全、心理健康等需求,提昇大學生群體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共青團關愛留守兒童『鄉伴童行』項目揭開面紗。利用寒暑假返鄉期間,組織在校大學生志願者,為留守兒童提供科學文化知識輔導、興趣輔導,構建大學生社會責任信念,提高留守兒童知識傳播高點。60餘所高校7500名學生參與,覆蓋85個鄉鎮(社區、街道),2萬餘名留守兒童受益。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了愈加關注方向。為了保障留守兒童權益,填補學校、家庭之外的關愛空白,幫助實現孩子們的微小心願,希望工程『童心港灣』『微心願』公益活動也紛紛登場。
針對突發公共事件以及青少年特殊困難,龍江希望工程展開專項募捐和救助行動。『98抗洪』『5.12汶川地震救助』『玉樹地震救助』『2021河南暴雨災害援助』中都有龍江希望工程的濃濃愛心……2020年2月,新冠疫情席卷全國,希望工程第一時間發起募捐倡議和關愛行動,募集資金3626萬元,對接物資275萬元。2021年9月,新冠疫情再次來襲,希望工程向兩地疫情區撥款40萬元,聯合愛心企業為全省防疫志願者提供飲用水12萬瓶。

2020年4月,愛心人士向省青基會捐款用於疫情防控。(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供圖)
碩果累累 堅守透明公益初心不改
30年來,黑龍江省希望工程從小樹生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已發展成為一個規范有序、健康活力、公信度高的公益品牌。
黑龍江省青基會先後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獲省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頒發的『文明單位標兵』稱號;榮獲1998年抗洪救災『先進集體』;獲評『2009感動龍江年度群體』;曾獲中國青基會授予的年度『一致行動獎』『創新獎』『領導力獎』;繼2008年獲全省唯一『5A級基金會』後,於2013年、2019年再續殊榮;首登『福布斯2015中國慈善基金會榜』位列第12位;2021年獲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授予『黑龍江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2022年獲黑龍江省民政廳表彰的全省第一屆龍江慈善獎『慈善楷模獎』。
站在新的起點眺望未來,龍江希望工程將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持續做好『助學興教』『健康守護』『素質提昇』『緊急救助』『鑄魂育人』五大計劃,繼續通過共青團組織體系,匯聚愛心善舉,整合社會資源,為表達善意提供渠道和新生力量,帶動『人人公益』『全民公益』成為社會新風尚,肩負起助學育人的光榮使命,為龍江青年建功立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以『希望』為名,腳步不停。未來,這場用愛心築起的希望,會一直延續下去,與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