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溪水。

甄長龍(左)與同事研判林區衛星遙感圖片。
編者按
又是金秋好時節。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黑龍江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龍江發展、深情牽掛龍江人民,兩次親臨黑龍江考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做出重要指示,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起,本報推出『沿著總書記足跡牢記總書記囑托』專欄,沿著總書記兩次在我省考察的路線,采寫系列人物報道,反映以他們為代表的龍江人民不忘囑托感恩奮進、努力再創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新輝煌的生動實踐。
殷切囑托: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伊春。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麼樣,林區生態保護怎麼樣,林場職工生活怎麼樣,習近平一直牽掛於心。習近平指出,過去林場為國家建設提供木材是為國家作貢獻,現在林區全面停伐、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同樣是為國家作貢獻。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是戰略性的。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項艱巨任務,要廣開思路、多策並舉。在上甘嶺林業局溪水國家森林公園,他沿棧道察看原始紅松林等珍貴喬木,聽取林區生態文明建設情況介紹,叮囑林場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森林資源保護好。
夏末秋初,鑲嵌在群山之中的溪水,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人。
溪水林場分公司經理甄長龍,每天都要到各處走走看看,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感受著它一點一滴的變化,甄長龍對現在的溪水無比珍視。
說起這幾年溪水的變化,甄長龍非常感慨地說:『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伊春森工集團齊心協力打造下,溪水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紅紅火火,林業職工真正走上了靠生態保護增收致富的道路。』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到伊春考察調研時來到上甘嶺林業局,走進紅松林深處同正在巡山的護林員甄長龍進行交流。回想起6年前的情景,甄長龍說:『那天,總書記詳細詢問了我巡護的面積和責任,還問了我從伐木工人轉變為護林員的感受。記得總書記說,過去林場采伐木材是為國家建設作貢獻,現在林區全面停伐建設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祖國作貢獻,並囑咐我們一定要看護好這片森林!』
甄長龍說,他1980年參加工作,當過10年伐木工人,也當過森林巡護員,與大山相伴幾十年,他親身經歷了林業人從靠山吃山到護山養山的轉變。
今昔對比,甄長龍說,最直觀的變化是生活環境的改變。
過去,各家房前屋後的板棚子、院牆東倒西歪,出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而現在的溪水是嶄新而充滿活力的,彩色的柏油路面,整齊乾淨的農家小院,路口的電子顯示屏顯示,此刻這裡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這裡的空氣都帶著清甜的味道。
現在,這裡不僅有專業的保潔員打掃衛生,林業職工也會利用空閑時間義務勞動。林區百姓也改變了過去亂倒垃圾的不良習慣,自覺愛護美麗環境。
在溪水農家樂一條街的對面是一眼看不到邊的醉蝶花谷,遠遠望去,那裡綠茸茸的草木鋪向天邊,北歐風格的帳篷、木棧道小橋和溪流點綴其間。『這個花谷最初都是我們林業職工自發種植的,用義務勞動的方式建造了這個景區,這幾年林業局公司在其中種植了不少有藥用價值的花卉,既可以觀賞又能增加職工收入。』
說到收入,甄長龍說出了他的另一個感受:『我們林業人的生活富裕了!』
跟隨甄長龍走上溪水農家樂一條街,路的右側是一家挨一家的民宿和飯店。甄長龍說:『從2016年開始,林場黨員乾部帶頭發展鄉村旅游,幾名林業職工開起了農家樂。今年旅游太火了,中午家家飯店翻臺,晚上住宿房間都得提前預訂。』
從2018年伊春森工集團掛牌成立後,溪水林場分公司發展起多種林下經濟,林業局公司設置了130棟香瓜大棚、300餘棟木耳大棚,職工繳納相應的管理費就可以在大棚裡種香瓜和木耳,還有樹莓、草莓等,收入好的一年能掙幾十萬元。不想自己做項目的林業職工和附近百姓,只要勤勞肯付出,在林業局公司打工也能長期有活乾,每天也收入100元~300元不等。
甄長龍自己的收入,僅工資就從2016年的不到3000元漲到現在的4500多元,他和家人還參與了一些林下北藥項目,收入也不錯。
隨著溪水越來越好,不少已經離開林場生活的職工又回來了,一些年輕人留在溪水發展事業,大家覺得在家鄉收入不低,生活很舒適,前途很光明。
甄長龍說,還有一個更讓人欣喜的變化是,溪水人真正認識到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
從昔日伐木工人變成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再到如今,樹立向森林要食物的理念,打造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紅松嫁接、輕基質育苗、生態經營示范林等新理念、新技術改變了林區傳統的營林育林方式,也讓甄長龍和他的同事們對林區的未來充滿信心,一個產業興、職工富、生態美的溪水正迎面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