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市文聯、市作協、市圖書館聯合舉辦了張偉東長篇小說《風眼》作品研討會。

《風眼》是綏芬河作家張偉東根據紅色特工趙興東真實事件進行加工、提煉和藝術概括,耗時三年創作完成的一部近30萬字的長篇紅色歷史題材小說。該小說是2019年度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項目,近日由中國言實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風眼》的寫作背景是20世紀上半葉中俄邊境城市綏芬河。故事圍繞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特定的歷史事件展開,表現了革命者趙興東短暫而傳奇的戰斗人生。小說著重描寫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全境淪陷,趙九龍之子趙興東繼承父輩遺志,投身革命洪流,淬煉成我黨情報戰線上的一名鐵血特工。他以鐵路電務段工人身份作為掩護,長期潛伏在日本關東軍武裝統治下的邊城綏芬河,將獲取的日寇軍事情報,經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源源不斷地提供給黨組織。因遭漢奸告密,趙興東被捕後在日偽監獄壯烈犧牲。
作者張偉東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展現了我黨隱蔽戰線上的情報員堅守崇高理想和革命信仰、至死不渝,用生命和熱血鋪就一條紅色通道的高尚品格,譜寫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鐵血傳奇。
整部小說布局謀篇精煉,故事框架構建有序,事件層層深入,敘述環環相扣,情節引人入勝,細節鮮活充盈,行文邏輯慎密,是一部懸疑、諜戰、戰爭性質皆有,內容起伏跌宕、搖曳多姿的傳奇之作。
市文聯、市作協、市圖書館負責人和本土作家共計4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
作者張偉東在研討會上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歷程。與會人員圍繞《風眼》的藝術特色、思想內涵、文化和歷史價值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討,分享了對這部小說語言、技巧、結構、角色、情節、背景和主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對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風眼》的出版,豐富了百年口岸綏芬河的紅色歷史,是一部敘述性可靠且有血有肉的歷史小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史學研究價值。
當天,還舉行了『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經典誦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