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創新『居家式』幫扶車間 小小蘆葦化身致富『金杆杆』
2022-09-06 07:43:1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梁金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富裕縣蘆葦產業。

  蘆葦產業園內的工人們。

  富裕縣農民工創新創業基地。

  黑龍江日報9月6日訊 走進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境內廣袤的濕地中,葦蕩密布,微風吹拂下,連片的蘆葦群落翩躚輕舞。

  再過不久,它們將褪去青綠,披上金黃『外衣』,被送到周邊農戶家中,經過編織加工,片片精美的葦簾由此織就。過去只能當柴火燒的蘆葦,如今成了致富增收的『金杆杆』。

  近年來,富裕縣創新推出『居家式』蘆葦編織幫扶車間,目前已覆蓋56個村,帶動3000餘戶農戶就地就近就業,其中1000餘戶脫貧戶實現就業增收,年產值實現2000餘萬元,村級年增加積累200餘萬元,戶均年增收近6000元。如今,完整配套的產業鏈、價值鏈和利益鏈已經讓蘆葦編織加工成為富裕縣促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不會編?村裡培育『能人』

  一臺蘆葦編織機擺在屋子正中,富裕縣龍安橋鎮小河東村村民王玉芬熟練地操作起機器,蘆葦杆在她的手下顯得十分『乖巧』,不到十分鍾,一片長180厘米、寬88厘米的葦簾制作完成。

  『我因為生病啥重活兒都乾不了,蘆葦編織對我來說正合適,不用下地,在家隨時都能乾。』王玉芬指著面前的蘆葦編織機說,『這活兒前期沒啥投入,機器是縣裡蘆葦產業園免費提供的,村裡還請來師傅教,葦簾打好了有專車來拉,現場結賬。你說這好事上哪找去?』因為葦簾打得又快又好,王玉芬不僅實現了增收,還成了村裡的技術骨乾。

  『能人帶動』只是富裕縣培育經營主體、壯大產業規模的方式之一,『園區牽動』與『支部促動』同樣功不可沒。富裕縣農民工創新創業基地坐落在小河東村,如今這裡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蘆葦產業園。

  『小河東村的蘆葦產業發展早、基礎好,所以縣裡選擇在這建設產業園。』產業園負責人關海岩介紹,園區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庫存車間、加工車間等基礎設施完備,蘆葦扒皮機、編織機等生產設備齊全。小河東村黨組織牽頭成立蘆葦編織公司,周邊村黨組織領辦本村蘆葦編織合作社,吸納本村編織戶入社,建立起『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這對促進全縣蘆葦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不會賣?村裡統一銷售

  蘆葦產業園的原料加工車間內,57歲的王勇抱起一捆葦稈放入去皮機。齒輪轉動,吐出一支支去掉外皮的淨稈,王勇再按照長度進行人工分揀。經過處理後的淨稈隨後裝車,被運送到全縣的各個村屯。

  『我們因地制宜創新經營模式,沒有蘆葦資源的村屯由產業園提供原料,農戶賺取手工費,有蘆葦資源的村屯則自備原料編織葦簾,農戶賺取手工費和原料費。』關海岩說,『經質檢合格的葦簾由園區集中回購,統一對外銷售。』

  在距離小河東村約40公裡的富裕縣紹文鄉團結村,村民賀福林正不緊不慢編織著葦簾。炕頭上,妻子徐玉紅忙著將百十片成品葦簾打包成捆,准備第二天一早送往產業園結算。

  賀福林患病多年,行走不便。『2019年,村裡了解到我家情況後送來一臺編織機,讓我們坐在家裡就能把錢掙了,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賀福林說,蘆葦產業園為編織戶提供機械維護、原料運送、技術指導等服務,駐村工作隊還購置了一輛廂式小貨車,村乾部兼職當司機,乾部與群眾的關系更親近了。

  好政策!個人、集體都給獎補

  為鼓勵引導農戶編織蘆葦,富裕縣不僅提供機械、場地、技術和產品收購上的支持,還出臺了編織葦簾獎補政策。

  『做蘆葦編織的脫貧戶除了可以拿到基本加工費以外,還可以領到獎勵補助。』小河東村支部書記李向玉介紹,蘆葦產業園在核定每片葦簾基准價的基礎上,對日均產量達到10片~20片葦簾的脫貧戶,給予每片0.2元的獎勵補助,對日均產量超過20片葦簾的脫貧戶,給予每片0.4元的獎勵補助。

  『做得好的村集體也能拿獎勵補助。』李向玉介紹,發展較多編織戶且帶動脫貧戶比例較高的村集體,將在每片葦簾0.2元服務費的基礎上,獲得1萬元至4萬元不等的資金獎勵,『這項政策的出臺,極大激發了脫貧戶與村集體乾事創業的積極性,推動蘆葦編織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

  而作為蘆葦產業鏈的最後一環,富裕縣在銷售上著實下了一番苦工。『我們將「上門收」改為「走出去」。』關海岩說,產業園與企業對接簽訂收購合同,積極搭建自由貿易渠道,2019年至2021年通過外貿公司銷售950萬片葦簾。還與周邊的農家樂、旅游景區合作,開發噴繪葦簾旅游產品,3年來累計銷售5萬餘片、銷售額360萬元,同時積極嘗試開拓網絡市場。富裕縣的蘆葦產業正在走出一條經濟、社會與生態三重效益兼而有之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