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裡的科研人員。

天晴實驗室。
黑龍江日報9月15日訊 日前,由黑龍江天晴乾細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晴』)聯合哈爾濱醫科大學楊寶峰院士工作站共同攻關的國際首創sPL技術,通過細胞再生技術在神經損傷引發的頑固性疼痛臨床診療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什麼是sPL技術?它是如何實現細胞再生的呢?帶著疑問,記者走進天晴,探索『再生密碼』。
一路探索打造『生命銀行』
天晴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提供再生醫學領域的細胞儲存、臨床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獨有的sPL再生技術,全稱為『超活化多細胞生長因子』,該技術通過采取人體外周血,經高效誘導激活,以獲得種類更多、含量更高、活性更強的『超活化多細胞生長因子』。作為再生醫學世界首創性成果——通過激活人體內具有自我更新復制能力的乾細胞,使其恢復再生功能,被稱為打開生命潛能的『萬能鑰匙』。
企業成立初期,黑龍江的再生醫學產業還是一片空白,2012年,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張怡加入天晴。短短幾年時間,張怡帶領團隊建立了亞洲最大的細胞儲存中心,儲存細胞容量可達500萬份,成為具有儲存包括臍帶間充質乾細胞、胎盤亞全能乾細胞、胎盤間充質乾細胞、胎盤組織、成人脂肪組織、成人脂肪乾細胞、成人免疫細胞、NK細胞、腫瘤組織等能力的全國儲存品種最豐富的組織樣本庫,填補了黑龍江在乾細胞儲存、免疫細胞儲存和再生醫學技術研發應用領域的空白。
從最初賓西600多平方米的小廠區,到現在10萬平方米的大型生物科研基地,天晴一路探索,不斷壯大。
不斷實驗解鎖『萬能鑰匙』
sPL再生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將天晴推向再生醫學領域的新高峰。由於sPL技術在行業中的突出貢獻,2018年4月,中國品牌創新工程評選中,天晴作為黑龍江省唯一一個企業,入選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天晴也被國家發改委授權命名為『中國老年性疾病乾細胞工程技術中心』『東北臨床用細胞制備中心』。
『sPL再生技術的應用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從骨損傷修復,到皮膚損傷、美容抗衰、毛發再生,再到疼痛修復等等,臨床有需求,我們就有相應的研究。』如今已是天晴首席科學家、總經理的張怡說。每一項應用,天晴都有專門的科研人員開展制劑工藝研究,再到動物實驗,一步一步,最後應用於臨床。
『我們將sPL注射至神經損傷部位,激活了神經乾細胞的再生。』張怡解釋道。對於神經損傷、微循環不暢、軟骨損傷、軟組織損傷等引起的關節痛、頸肩腰背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帶狀?疹痛等疾病,傳統的治療方案一直治標不治本,而激活神經乾細胞的再生方式,能從根源上恢復神經系統的完整功能,患者的疼痛也就自然消失了。
張怡說,2019年初,他們就開始了sPL技術應用於疼痛修復的相關研究,兩年多的時間,制劑方面至少開展了50多次研究,由於疼痛修復很難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他們就在自己身上進行,經過多次實驗,已經證實sPL技術對於疼痛修復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正在全面推廣中。目前,天晴已經分別在北京、武漢、三亞成立了大健康研究及產業轉化基地。
紮根龍江深耕『再生醫學』
企業發展至今,張怡帶領著40多人的團隊,在『再生醫學』領域裡耕耘,不斷更新技術,潛心研究。
一支高質量的科研團隊對於張怡來說是寶貴的財富。『我們的團隊分為研發、生產、安全、設備等不同的部門,其實,所有人員都是技術人員。』張怡說,『這些人就像兩只眼睛,一只盯著市場,時刻關注技術能不能成功轉化,創造出新的產品;另一只瞄著最先進的技術,看天晴能不能做出獨創的技術。』
目前,張怡團隊裡的研發人員大多是黑龍江本地人,有些人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過,之所以來到天晴,是看好天晴的發展態勢。
人纔,是企業發展的活水。天晴哈爾濱市博士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的建立,再加之黑龍江省發布的『人纔60條』,各方共同助力,為天晴補充人纔提供有利條件。
『搞科學的人』是張怡對自己的稱呼,也彰顯了她的初心。今年,是張怡來到企業的第十一個年頭,她說:『選擇一家企業,不只是待遇,能不能做得長久,能不能作為一輩子的事業也很重要。當年之所以選擇留在黑龍江,是看到了這裡的人有乾事的精神,執著且堅毅,感受到了人文關懷和真摯的情感,更看到了黑龍江未來的發展空間。』
黑龍江省正在大力發展生物經濟,將生物經濟作為『十四五』時期換道超車的新引擎之一,張怡說:『目前,天晴也正在開展黑龍江省細胞技術聯盟相關工作,希望借此匯聚省內力量,帶動行業發展,推動黑龍江省細胞技術、生物經濟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