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記者 霍梟涵)在21日舉行的黑龍江省『非凡十年』主題系列第八場新聞發布會上,黑龍江省民政廳廳長董濮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民政工作的務實舉措進行了介紹。

黑龍江省民政廳廳長董濮介紹情況。
董濮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民政系統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深入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價值理念,充分彰顯民政工作為黨凝聚人心的政治屬性,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民政服務中都能感受到黨的溫暖和牽掛。
十年來,黑龍江省民政廳對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助力他們與全省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會,推動基本民生保障邁上新臺階。
構建起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急難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大救助格局,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一批』任務,對224萬低收入人口實施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快速預警,及時救助,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確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持續推動各項救助保障標准提標擴圍,低保標准實現『十連增』;全省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標准實現『城鄉一體化』。十年間4次提高孤兒基本生活費標准,走在全國前列。
將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全部下放至鄉鎮(街道),大幅壓縮辦理時限,全面加強監管。全面建立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推行『急難型』臨時救助『異地辦』,對因災因疫情受困群眾『先行救助、後補手續』。
十年來,黑龍江省民政廳錨定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全面助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自治共治新格局,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實現新跨越。
不斷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持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率先推出強鄉擴權『樺南模式』,在全國推廣。依法推進民主選舉,村(居)委會換屆完成率達到『兩個100%』,全省8萬多名社區工作者在為民服務特別是疫情防控中不畏風險、忠誠履職,為保護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探索『數字化+網格化』模式,用數字為社區賦能減負,提昇社區治理智慧化、便利化水平。
不斷強化社會組織服務和監管,通過實施『兩覆蓋、兩工程』,加強社會組織黨建,規范社會組織發展。首創『社會組織伙伴日』品牌,引導社會組織依法合規運行,在參與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實踐中體現時代價值。
大力培育社工人纔隊伍,持證社工達1.2萬人,比2012年增長10倍。實施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蒲公英計劃』,廣大社會工作者像蒲公英一樣把溫暖和愛的種子播撒在龍江大地。
厚植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慈善文化,組織開展『龍江慈善獎』評選表彰,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
建成全國首家區劃地名文化實體展示中心,用地名講好龍江故事。建成各級地名數據庫、專題庫,打造地名、界線、區劃信息『一張圖』融合平臺。
十年來,黑龍江省民政廳圍繞提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老有所養、弱有所扶、逝有所安目標持續發力,推動基本社會服務達到新水平。
秉持『慈孝無親疏,高齡皆父母』的敬老愛老情懷,持續提昇養老服務質量,強化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全省各類養老機構達2248家,床位20.17萬張,比十年前翻一番,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秉持『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大愛情懷,不斷健全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保護政策體系,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制度保障,常態化開展『認親助養』活動。各級民政部門堅決扛起未成年人保護牽頭職責,強化部門協同,突出『六大保護』,創新實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向日葵計劃』,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築牢安全屏障。
大力實施殯葬惠民工程,著力解決群眾在殯葬領域急難愁盼問題,城鄉困難群眾四項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全部減免,為百姓『身後事』減負。大力倡導文明新風,雲祭代祭共祭等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持續開展流浪乞討救助『服務質量提昇』活動,竭力幫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返鄉、尋親、落戶、安置,找到回家的路。
加力推進『數字民政』建設,在為民服務上跑出加速度。今年,在『能力作風建設年』中大力提昇民政工作者的服務水平,推出『十個馬上辦』,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馬上辦、跨省通辦,婚姻登記馬上辦、全省通辦,殘疾人兩項補貼馬上辦、全程網辦,低保特困救助馬上辦、臨時救助馬上辦、社會組織登記馬上辦、殯葬惠民馬上辦、高齡津貼馬上辦、未成年人保護馬上辦、流浪乞討救助馬上辦,運用『四個體系』強力推進,做到網上辦、我幫辦、馬上辦,辦就辦好。
在新征程上,黑龍江省民政廳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定做到『兩個維護』,把溫暖、情感和力量傾注到每一名民政服務對象身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在幸福龍江建設中彰顯民政作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