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6日訊 9月15日,記者從大慶油田鑽探鑽井二公司獲悉,DQ132修井隊員工僅用現場的物資,自己設計測量、加工、焊接打撈工具,卓越地完成了防砂衝管打撈任務,為甲方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彰顯了優良的施工典范和大慶鑽探品牌。
這是咋回事?
近日,在伊拉克哈法亞油田,甲方修井部突然接到了一通合作單位的求助電話:在HF0095-WS00958井施工過程中,防砂衝管從接頭公扣端斷裂,24根衝管被遺留井下。根據工程師和現場監督收集到的數據,甲方修井部先後聯系了專業打撈公司及多家石油公司,均因作業難度大、沒有適合的打撈工具而被拒絕。
作為在這口井施工中與之打配合戰的隊伍,DQ132隊平臺經理陳江濱帶著工程師陳武、機械師夏國濤在現場仔細進行了測量,發現現場唯一可下入篩管的管材是2-3/8』vamtop油管。而找到的兩個尺寸相近的打撈工具的接頭尺寸均大於篩管內徑,要滿足下井要求,只能將打撈工具接頭切割下來,再與2-3/8』vamtop油管接箍,以達到目的。在這兩種打撈工具的選擇上,經論證,選用了單滑塊打撈矛,在將打撈方案匯報至甲方修井部並得到肯定後,陳江濱帶領隊員開始加工工具。
在將焊接好的工具與落魚相同衝管進行測試時,他們發現撈矛最大外徑與落魚內徑一致,雖然能卡住落魚,但是強度不夠,打撈過程中極易再次發生滑落。工程師陳武隨即測量、更換為現場其他打撈矛滑塊,打撈范圍由52mm-61mm增至53mm-66mm,完全符合打撈要求。
在准備下井時,陳江濱又提出了疑問:改制的工具沒有水眼,怎麼循環?再次研究後,他們在2-3/8』vamtop油管接箍下端鑽了2個45度角的10mmr水眼,順利解決了該問題。
在最終的打撈作業過程中,全隊各崗位全力配合,合司其職。帶班隊長、司鑽組織班組進行下鑽作業,機械師和電氣師對設備24小時巡檢,工程師跟蹤、監督下鑽過程,確保打撈管柱安全下井。
從發現井下遺留衝管,到24根衝管全部打撈出井,歷時52小時,DQ132隊成功、高效地完成了打撈任務,為甲方挽回了巨大經濟損失。
自2021年10月份復工以來,DQ132隊已完成修井12口,HSSE管理、疫情防控、僱員管理等各項工作都得到了甲方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