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達到1573.5億斤,比2012年增加253.8億斤;黑龍江加快實施產業振興計劃,著力推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四大經濟』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謀求『換道超車』;突出最北特色,做足沿邊文章,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切實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堅決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堅決守好祖國「北大門」,築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不斷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龍江大地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黑龍江省委書記許勤表示,力爭用5年時間推動龍江振興發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金秋時節,風吹稻浪,瓜果飄香,黑土地上一派豐收的忙碌景象。8月28日,在北大荒集團江川農場,9臺自走式割曬機行駛在金黃的稻田中,早稻品種正式開鐮割曬,拉開了黑龍江水稻秋收的序幕。
在佳木斯市富錦市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內,由多種顏色組成的巨型稻田畫,勾勒出金秋壯美景象。該園區通過應用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水稻種子催芽、育秧大棚管控、農田節水灌溉、氣象綜合信息、水稻田間長勢、病蟲草害監測等進行全程智能化分析和指導,助力提高水稻產量、種植效率和品質。
『今年一定又是個豐收年。』在佳木斯市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邊,該合作社理事長袁勝海指著眼前金黃的水稻告訴記者,合作社與科研院所合作試種水稻新品種,今年秋收測產後將優中選優,爭取水稻產量年年遞增。
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十年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47萬億斤,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黑龍江作為黑土耕地資源大省,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近年來,黑龍江綜合運用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今年年底還將建成高標准農田超過1億畝。
今年4月份,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獲得國務院批復。『我們將發揮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全國數字農業示范區引領作用,推進農業與科技、數字、生物經濟融合發展,積極推廣生物育種、在線監測、智能農機、衛星導航等技術,依靠先進技術為糧食增產賦能,為現代化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許勤說。
打造產業振興新引擎
今年以來,黑龍江舉辦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2022世界5G大會,與華為、百度、騰訊、中興通訊、華大基因、北科生物等領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簽約總額超過6000億元……
密集簽約的背後,是黑龍江推動產業振興的決心和行動。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擘畫出未來5年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宏偉藍圖,謀劃構建『4567』產業發展新體系。
黑龍江作為老工業基地,產業門類齊全,可以生產制造40個大類、162個中類、364個小類的上千種工業產品,成為產業振興的基礎和優勢。更重要的是,黑龍江構建起產業振興較為完善的保障服務體系。
黑龍江密集出臺工業振興『20條』政策措施,實施產業振興行動計劃和22個產業專項行動,圍繞融資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配套計劃和政策,形成系列規劃政策體系。在省級層面,成立省級產業振興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建立領導乾部包聯服務企業(項目)制度,幫助企業做強做大。
『我們將瞄准方向、聚焦發力,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跑出龍江產業振興的加速度。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持之以恆抓下去,就一定能夠破解產業結構偏重問題,為實現振興發展打牢產業根基、形成堅實支橕。』許勤說。
黑龍江的變化正在發生,企業家最有發言權。『黑龍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民營經濟越發活力無限。黑龍江擁有豐厚自然資源、科教資源及農業、重工業等產業基礎,正成為祖國北疆創業興業的新熱土。』中國飛鶴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如此認為。
8月底,大北農集團宣布將在黑龍江啟動『龍江十年千億投資計劃』,助力黑龍江現代農業發展,引起黑龍江省內廣泛關注。『黑龍江是大北農集團投資最多、單省投資最大、累計利潤回報最好的地方,黑龍江一直是大北農集團投資的高地、福地和寶地。黑龍江正步入農業發展黃金期,作為一家面向種植產業鏈和全產業鏈的農業高科技企業,這裡有最適合我們成長的沃土。』大北農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張立忠說。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把目光投向黑土地,黑龍江更是以開放姿態歡迎企業家到龍江投資興業。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胡昌昇表示:『如果說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水草肥美的草原,那優秀企業就是草原上的駿馬,既要走出去招商引資「追馬」,又要沈下心來優化服務「種草」,待到草原豐美時,「駿馬」一定會成群結隊而來。我們相信,通過馳而不息的開展營商環境建設,龍江一定會呈現出「近者悅、遠者來」的良好發展生態。』
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
8月30日,滿載著42個集裝箱板材的75006次中歐班列入境換裝後在綏芬河站北場緩緩啟動,向江蘇方向疾駛而去。今年前7個月,經綏芬河站出入境的中歐班列達到464列,發送貨物43328標箱,同比分別增長70.5%和77.3%,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綏芬河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大幅增長,折射出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蓬勃發展。黑龍江地處東北亞中心區域,邊境線長達2981公裡,擁有27個國家一類口岸,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和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2019年8月30日,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成為我國最北的自貿試驗區,包括哈爾濱片區、黑河片區和綏芬河片區。
哈爾濱片區自設立以來,新設企業年均增長125%,稅收收入年均增長223%,推出134項制度創新成果……
黑河片區建立從『海外倉』發貨,『邊境倉』清關理貨,到『中繼倉』集貨快速送達的運輸體系,120餘家電商和外貿企業入倉管理,企業物流效率整體提昇25%,企業成本降低20%……
綏芬河片區依托公路、鐵路兩個國家級一類口岸,與96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往來,與國內16個沿海港口合作推動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形成環日本海及長三角、珠三角物流網絡……
如今,一家家企業入駐,讓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加充滿生機活力。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新設企業16539家,比掛牌前增長96.8%;實現外貿額達690.84億元,佔黑龍江省同期外貿總額的12.8%;實際利用外資3.4億美元,佔黑龍江省的19.7%;累計生成200餘項制度創新成果,發布5批120個省級創新實踐案例。
『我們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打造開放發展新前沿。構建高水平立體化開放通道體系,暢通開放發展新渠道。提昇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水平,建設開放發展新高地。加快產業鏈供應鏈融合,推動跨境產業合作邁上新臺階。通過實施新時代沿邊開發開放,著力提昇開放經濟綜合競爭力,積極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建設開放龍江。』胡昌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