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滿滿的回憶殺~這些和黑龍江有關的歌曲你都聽過嗎?
2022-09-28 06:52: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策劃、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制作的『喜迎黨的二十大 歌聲裡的黑龍江』網絡音樂會播出後,引發強烈共鳴。一首首經典旋律,喚起了美好記憶,講述著龍江故事,也凝聚起龍江人接續奮斗的信心和力量。

  誕生於1962年的《烏蘇裡船歌》,至今傳唱了已有六十年。膾炙人口的旋律和歌詞,不僅讓烏蘇裡江畔的山水風情遠近聞名,更讓人們了解了新中國成立後赫哲人生活的巨大變化。當年只有22歲的胡小石,跑遍了赫哲族的聚集地,用真情實感為歌曲填詞。

  國家一級編劇《烏蘇裡船歌》詞作者胡小石:『我們當時就想創作一首歌頌祖國、歌頌共產黨的作品。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和當地赫哲族交朋友,和漁民一起到江裡打漁,同吃同住同勞動。「船兒滿江魚滿倉」當年就是切實的感受。漁船成隊,都是滿載而歸,赫哲族這種幸福感是很強烈的。這幾年我常去,感覺變化太大了,老百姓對共產黨的感激之情是發自內心的。』

  當融合了赫哲族民歌的曲調再次響起,當年父輩們創作的場景也又一次浮現在郭小良眼前。

  《烏蘇裡船歌》演唱者郭頌之子郭小良:『我爸那會兒叫采風,就是他們想寫什麼地方的歌,得去實地考察,那會兒也沒有錄音機,都是他找那邊的民間藝人去唱,唱完了他們記譜,然後再看看當地的山山水水,反復很多次。』

  黑龍江籍男高音歌唱家劉和剛:『這首歌從頭至尾在展現著人民積極、勇敢、奮斗,對於新生活向往的一種情懷。而且這首歌每次我唱的時候覺得特別驕傲,因為這首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了世界音樂教材。也希望用我的努力讓《烏蘇裡船歌》永遠傳唱。』

  明快的節奏和稚嫩的童聲,讓無數人再次感受到了鄂倫春人的勇敢和堅守。哈工大附中藝術團小學部童聲合唱團,創新采用無伴奏合唱阿卡貝拉的形式,讓經典民歌《勇敢的鄂倫春》煥發青春的同時,也在小朋友們的心裡埋下了一顆顆種子。

  哈工大附中藝術團小學部童聲合唱團團員樊政佑:『我印象最深刻的歌詞是「翻山越嶺打獵巡邏,護呀護山林」。我覺得他們非常偉大,守護著興安嶺這片森林。』

  哈工大附中校藝術團團長王剛:『這首歌是我們小學音樂教材中的一個必唱曲目,也是我從小一直演唱的一首歌。在演唱過程中,也希望孩子們能感受到黑龍江音樂的文化。』

  1987年,23歲的徐秀娟為救丹頂鶴犧牲,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她對鶴的那份愛永遠留存了下來。

  黑龍江紮龍鶴類繁育和野化區服務中心飼養員徐惠:『繼承徐家一家三代養鶴人,繼承徐秀娟的遺志,把鶴養好,讓越來越多的丹頂鶴融入大自然,這是她的想法,也是紮龍所有養鶴人的想法。』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