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發布會直擊?黑龍江全力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2022-09-28 17:53: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8日訊 (記者 霍梟涵)28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舉行黑龍江省『非凡十年』主題系列第九場新聞發布會,圍繞黑龍江省『堅定不移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做專題發布。會上,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陳哲對十年來文化和旅游賦能龍江振興發展的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陳哲介紹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實乾,全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取得新進展、邁上新臺階,呈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後,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聚焦『文化振興』『產業振興』,切實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充分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努力繪就黑龍江文旅新篇章,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黑龍江好風景正在變為興邊富民的好光景,為推進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了文化和旅游力量。

  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昇,不斷滿足龍江人民文化新需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域覆蓋、共建共享』的現代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體系。十年來,全省新建和改擴建文化場館119個,打造數字文化服務點和數字文化驛站1752個,建設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233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今年,又爭取中央彩票公益金1.38億元,推進全省58個革命老區、857個行政村的文化廣場、小舞臺等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蒲公英』計劃,著力開展『送歡笑到基層』『鄉村村晚』『廣場舞展演』『冰天雪地美好生活』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團隊2300支,國家注冊專業文化志願者12.8萬名,基層文化志願服務團隊2400多支,年均舉辦各類大型文化活動5000多場次,惠及城鄉群眾2000萬人次,群眾文化生活有聲有色,『黑龍江省農民文化藝術節』榮獲全國優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藝術創作生產成效斐然,充分彰顯龍江文藝力量新氣象

  堅持把培根鑄魂作為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實施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在攀登藝術高峰的道路上取得豐碩成果,為龍江人民提供了精美的文化藝術盛宴。十年來,全省共創排大型劇目168部,榮獲國家獎項81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109個。龍江劇《鮮兒》、京劇《月照塞北》、舞蹈詩劇《鶴鳴湖》分別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優秀劇目獎』『文華劇目獎』等6項大獎,話劇《卜奎風雲》獲得國際戲劇學院獎,歌劇《鐵人三重奏》等7部作品入選文旅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話劇《八百裡高寒》等4部劇目入選中宣部『慶祝建黨百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風情音畫《達斡爾人》、赫哲族舞蹈詩《烏蘇裡傳歌》分別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表演金獎和最佳舞臺美術獎。近兩年新創排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黑龍江『四大精神』頌》、龍江劇《木蘭馬旭》等一批特色優秀劇目講活了龍江故事,彰顯了龍江自信。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效顯著,助力實現龍江傳統文化新發展

  堅持保護、傳承、利用並舉,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全面加強文物、非遺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努力讓龍江文物『活起來』。十年來,成立了黑龍江省考古歷史研究聯盟,開展保護工程項目達187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2012年的29處增加到5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151處增加到348處,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運營,橫道河子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2018年度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饒河小南山遺址、洪河遺址被評為年度全國考古新發現,渤海上京城、金上京遺址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全省備案博物館數量達到218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46家,博物館總數和等級館總數在東三省領先。成立黑龍江省博物館協同發展聯盟,以『傳歷史記憶、展黑土風采』為主題,年均推出線上線下展覽400多個。頒布《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實施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和『望奎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考古熱』『博物館熱』『非遺熱』均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助推器』。

  文旅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全力打造龍江經濟新引擎

  堅持優化產業結構、壯大市場主體、豐富產品供給,通過實施文旅產業發展工程,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整體提昇、迸發強勁活力。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發展冰雪游、避暑游、森林游、濕地游和邊境游,編制出臺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冰雪經濟發展規劃等系列重大規劃,頒布實施《黑龍江省促進旅游業發展條例》,加快構建全域旅游產業體系,全面推進旅游業轉型昇級。持續實施重點文旅項目推進計劃和新型文旅企業培育計劃,十年來,新建重點文旅項目達400多個,累計完成投資720億元,新登記注冊各類文化產業市場主體近萬家,全省A級旅游景區發展到416家,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40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02家,旅游休閑街區8家,旅行社810家,星級飯店155家。連續舉辦四屆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成立東部濕地旅游聯盟、黃金古驛路旅游聯盟,形成『一體兩翼』全域旅游發展格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前,全省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分別比2012年增長141%和161%。

  對外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不斷拓展龍江文旅傳播新渠道

  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實施文化和旅游宣傳推廣工程,不斷加大文化和旅游推介力度,龍江形象的社會認可度和國際認同感逐年提昇。十年來,圍繞『冰爽冬季』『涼爽夏季』核心優勢,構建『哈亞雪』和生態林都、火山濕地、秘境雙湖、北極東極『五大旅游板塊』,打造了冰雪大世界、亞布力滑雪度假區、中國雪鄉、伊春森林裡的家、牡丹江鏡泊湖等賞冰樂雪、避暑納涼等全譜系旅游產品,培育了哈爾濱國際冰雪節、齊齊哈爾觀鶴節、鏡泊湖冬捕節、五大連池聖水節、漠河極光節等旅游節慶活動,推出五大避暑旅游城市、25個必到必游地、30處戶外露營地、100條自駕游線路、13個地市特色美食,讓游客深度領略『夏有涼風冬有雪,捧出綠色就醉人』的龍江盛景。持續推進對俄沿邊文旅走廊建設,成功舉辦中俄文化大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哈爾濱中俄文化藝術交流周等品牌活動,發布黑龍江省文化旅游形象LOGO和『暢賞黑龍江』官方宣傳推廣平臺,發起創立中國冰雪旅游推廣聯盟,設立海外黑龍江文化旅游推廣中心,『北國好風光、美在黑龍江』旅游品牌聲名遠揚。

  文旅市場環境持續優化,加力推進龍江行業服務水平新提昇

  堅持『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行業自律、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原則,實施文旅市場培育工程,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服務一流、便捷高效的市場環境。十年來,文旅領域『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文化和旅游業務簡政放權持續推進,全省智慧旅游監管平臺建成使用,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現『一站式』服務,文化和旅游營商環境邁入全省先進行列。創立旅游誠信基金,建立涉旅投訴『先賠後處』機制,推動各地旅游投訴熱線並入12345市長熱線,暢通旅游投訴渠道。實施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場綜合監管三年行動,建立『體檢式』暗訪評估和假日機動執法檢查等常態化監管機制,組織不合理低價游、冬季旅游市場秩序、跨境賭博、赴俄游等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第三方『體檢式』暗訪評估工作,文旅市場監管能力不斷提昇。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