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央媒看龍江?保護黑土地 築牢中國的大糧倉
2022-09-30 07:39:15 來源:CCTV4《中國新聞》 CCTV4《今日環球》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海倫:秸稈深翻還田讓土壤恢復活力

  海倫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是全國知名的產糧大縣。2018年,這裡被確定為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整建制推進試點縣。

  楊海軍今年50歲,有著30年的種地經驗。依靠海倫肥沃的黑土,他本來一直都有著不錯的收成,但前些年起,他突然發現地裡的產量開始下降了。

  黑龍江海倫市小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海軍:『就不打糧,打了很多藥,葉面肥啥的,完了化肥量也增加,最後產量也上不來。』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專家常年在海倫進行土壤監測,他們很清楚,糧食產量下降,是因為當地的黑土正在退化。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陸欣春:『實際從表面看的話,退化並不是很明顯。我們是通過長期的監測,通過這些年的數據進行一個比較,我們發現不合理使用土地的,有機質明顯在降。』

  經過研究,專家得出結論,如果要讓黑土地恢復肥力,就得進行保護性耕作,采用秸稈深翻還田等方式,對土壤進行補給。為此,他們挑選了適合整地的大型機械,免費讓農民試用,第二年,農民們發現,玉米長勢喜人,翻到地裡的秸稈讓土地重新煥發了活力。

  黑龍江海倫市小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海軍:『秸稈在地裡頭翻到裡頭,下雨多的時候秸稈吸收水分,旱了的時候秸稈的水分讓莊稼吸收了,又抗旱又抗澇,非常好,以前想也沒想到。你看這植物這根系,就是這幾年土壤肥沃了,植物長得也好了。這是我們東北的寶貝。』

  楊海軍的成功,吸引了村裡的農民紛紛效仿。目前,全海倫基本都采取了這種耕作模式,土壤的狀態在一點點恢復,農民們的收成也有了保障。

  遼寧昌圖縣:形成全程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

  跟海倫一樣,遼寧省昌圖縣也是東北的一個產糧大縣。在這裡,已經形成了以作物秸稈覆蓋為核心的一整套全程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今年,李忠華所在合作社的近23000畝農田就全部采用了免耕播種。

  遼寧昌圖縣陽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忠華:『科學技術對我們糧食生產起到關鍵作用,我們現在把地通過秸稈覆蓋變成了沃土,我們年年把秸稈還田,這樣讓我們土地越來越肥沃,我們糧食產量能越來越高。』

  開展東北黑土地地表基質調查為保護黑土提供支橕

  去年7月,中科院發布的《東北黑土地白皮書(2020)》顯示,中國東北黑土地總面積109萬平方千米,位列全球第三,面對黑土地退化問題,中國通過科技創新、先進技術示范與推廣及系列保護性政策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總臺央視記者張劍:『這十年來,《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等多項專門保護黑土地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這充分證明,在中國,黑土地保護已經上昇為國家戰略。今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中國首個,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專門針對黑土地保護工作的立法。

  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黑土研究院主席韓貴清:『我們黑土地每增長1厘米,要用400年的時間。制定黑土地保護法,充分說明中國的黑土保護走向了「依法治土」的新時代,保護黑土地,就是保護中國的大糧倉。』

  為了全面、系統地掌握中國黑土地分布、結構、質量、利用狀況等信息,今年上半年,中國還首次啟動了東北黑土地地表基質調查,自然資源部表示,計劃利用兩年左右時間,完成東北典型黑土區83個重點保護縣市區旗地表基質調查。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基礎調查處處長姜開勤:『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積極組織推進黑土地地表基質調查工作,系統整理分析調查數據,構建黑土地地表基質三維立體時空數據庫,同時,積極推動調查成果共享應用,為科學管理利用黑土地這一寶貴的自然資源提供有力支橕。』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