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新區:錨定『高質量』打造新經濟增長極
2022-10-05 07:2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孫海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5日訊 秋天的傍晚,松花江哈爾濱段,陽明灘大橋、公路大橋、松浦大橋三橋橫跨南北,遙相呼應。車河流光,霓虹閃爍處,盡顯兩岸繁華。

  南岸,哈爾濱老城區,百年積淀,凝聚振興發展動能;北岸,哈爾濱新區,7年奮進,崛起新的經濟增長極。

  『新經濟增長極』實力何來?連日來,記者走進哈爾濱新區,多方面感受經濟發展的脈動。

  近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總量突破5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6%,撬動投資總量越上千億元臺階;連續三年協議引資額超千億元,新引進產業項目363個;形成全省規模最大的孵化經濟群……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省全市,一個個行業領軍企業接踵入駐、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龍江版『新浦東』氣勢如虹。

  『高精尖』企業聚集

  激蕩發展新動能

  『iPhone組裝廠商富士康將部署我們的機器人系統,以幫助其制造智能手機。』站在機器人手臂產品前,思靈機器人北方基地項目負責人介紹說。

  思靈機器人北方基地項目的投資主體思靈機器人,是目前全球智能機器人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項目達產後,預計3年內實現產值5億元,未來5年營業收入不低於10億元、培養至少5000名機器人產業工人,將為哈爾濱乃至全省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橕。

  手握硬核科技利劍,思靈機器人剛剛落地就顯示出磁力效應。而隨著深入采訪記者發現,思靈機器人的『左鄰右捨』也各有千秋。

  黑龍江華為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將構建國產雲底座,帶動區域數字經濟整體躍昇;奇安信東北區總部和奇安信黑龍江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將構建全省網絡安全立體化監測預警與協同處置體系,並通過產業學院認證培訓中心,助力黑龍江成為引領東北、輻射全國的網絡安全人纔高地……

  透過這些響當當的高新技術企業,鋪展開來的是一個正在形成的以數字經濟企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深哈產業園。

  作為深哈合作的典范,該園區不僅創造了兩年建設一座產業新城的奇跡,而且在2021年10月科創總部一期一標段投用後,就成為哈爾濱新區招商引資的最強磁場。

  『截至目前,園區累計注冊企業471家,正式簽約45家,簽約入駐率達83%。』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玉剛告訴記者,園區內數字經濟企業佔比達79%,正致力打造成為龍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核心示范區。

  蓬勃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凝聚起哈爾濱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目前,哈爾濱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增至657家,年均增長30.2%,佔全市的38%,佔全省的24%。主板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企業分別達到12家和16家,專精特新企業增至128家。R&D投入強度達到3.9%,遠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累計建設各類孵化器54家,孵化面積60餘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2268家。

  國家級平臺疊加

  產業結構昇級引擎強勁

  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全國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科學工程……近年來,隨著一個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的落地,加之2015年獲批時就疊加的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政策優勢,哈爾濱新區科技創新高地地位不斷夯實,產業結構昇級引擎強勁。

  目前,位於哈爾濱新區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簡稱『大科學工程』)已完成工程建設,正在申報國家驗收。

  『這是東北三省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建設多個模擬太空環境的系統裝置,是我國展開太空實驗的重要依托。』哈爾濱新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張弛介紹,項目建成後,將面向國內外多領域開放,開展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對發揮哈爾濱雄厚科技實力優勢,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昇級具有積極作用。

  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建設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工大智研)2020年12月成立以來,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及AI賦能產業轉型昇級,著力構建『人纔匯聚、平臺運營、科技創新、示范應用、企業孵化』五大核心業務板塊,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

  『我們是由省政府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哈爾濱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工大智研總經理劉劼說,工大智研將搭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產品研發、技術創新、解決方案和孵化加速服務,助力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努力搶佔科技創新『高點』,哈爾濱新區勇擔使命、自加壓力,將國家賦予新區『三區一極』的戰略定位和省市明確的『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的發展定位,具體化為『引領龍江改革開放』『重構哈爾濱城市架構』與『重塑哈爾濱產業結構』的三大使命。

  『重塑哈爾濱產業結構』,哈爾濱新區始終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先後推出『黃金30條』『新驅25條』等政策『組合拳』,並向全社會承諾『其他地區有的政策,新區都可以有;其他地區沒有的政策,新區都可以談』,目前已累計兌現政策資金22.6億元,惠及企業近千家。

  平均每年60個大項目

  夯實產業強區家底兒

  在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高聳的塔吊、往返穿梭的工程車輛、緊張忙碌的建築工人繪就一幅火熱的建設圖景。

  今年6月3日開工的哈爾濱龍江學子創業園(一期)暨電子材料產業化項目(簡稱哈爾濱龍江學子創業園項目),在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裡,主體建設工程已初具規模,預計年底在建廠房將全部封頂。

  『主要建設鈦、鋁、銅、錳等超高純金屬的大批量生產線以及超高純材料分析檢測研發中心,一期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20億元。』項目投資主體哈爾濱同創普潤科技集團負責人於啟明介紹,超高純電子材料是制造半導體芯片的核心原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子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該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形成50億元生產規模的超高純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帶動哈爾濱新區新材料產業提檔昇級。

  在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哈玻院)新材料科技產業化基地項目一期建設現場,『喜封金頂』四個紅底金色大字格外醒目。從今年5月開工以來,一期工程三個標段12個單體建築同時施工,目前已有7個封頂。

  哈玻院黨委副書記楊松告訴記者,該項目分二期建設,預計2025年全部完成後,可年產4600件/套復合材料制品,解決1000多人就業,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復合材料科技成果研發和產業化基地。

  『緊緊抓住產業項目這個「牛鼻子」,一切圍著產業乾、一切圍著項目轉。新區獲批以來,我們始終把產業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張弛告訴記者,新區緊緊圍繞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推動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從2019年以來,該區平均每年推進60個重大產業項目,為全省之首。

  目前,新區已打造形成生物醫藥、高端制造、航空航天、金融、食品等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成為支橕新區、引領全市、服務全省的中堅力量。今年,新區還在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和創意設計『四大新引擎產業』上下功夫,多個『四大產業』項目落地建設,進一步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底盤』。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