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10月1日起,東北網策劃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系列報道。對一直工作、生活在黑龍江的平凡人,對他們不平凡的生活,進行全方位的掃描、刻畫和挖掘,感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建設家鄉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家鄉的深沈熱愛和深情告白。
東北網10月12日訊(記者 陳顯春)金秋十月,遼闊的龍江大地處處都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綏化市北林區新華鄉五一村的500畝大豆田裡,來自中國科學院東北所、黑龍江省科學院的專家組對大豆進行大面積種植田間測產,結果以畝產544.6斤高出黑龍江省大豆平均畝產量。
這片大豆田的豐收,離不開黑龍江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持。『種植地塊實行「良種+良法+良機+良田」相結合的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及示范,智能化管理平臺,實現夏季田間管理階段,精准控制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通過數據分析,對秧苗和雜草情況進行判斷後,技術人員使用無人機對目標進行精准處理,通過精細化的科技管理,從而讓糧食生產成本更低,糧食產量及品質更高。』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秀峰說。
今年33歲的劉秀峰出生於北林區紅旗鄉紅發村,2008年入伍參軍。2013年,劉秀峰和幾個退伍老兵一起在沈陽成立了一家裝飾裝修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當地小有名氣。

劉秀峰駕駛拖拉機整地。北林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回來之後看見家鄉黑土地是塊寶地,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在種地的老年人多,年輕人少,我想回來後通過科技及智能平臺,解決勞動力短缺等問題,發展科技農業高效農業質量農業,帶領更多年輕人像我一樣從事農業服務,為家鄉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橕。』劉秀峰談到回鄉創業時說。
綏化市北林區享有『中國寒地香米之鄉』的稱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懷揣著對家鄉的熱愛和農業發展好前景的篤定,劉秀峰和幾個朋友一拍即合,成立了黑龍江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植保無人機等農業服務。目前,公司托管土地30餘萬畝,滿足農戶不同的種植需求,讓農戶多元化的選擇服務項目,受到廣大農戶的認可。
黑龍江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農業技術指導員蔡德真說:『如今,一股返鄉創業發展特色農業的熱潮正在北林區這片黑土地上悄然興起,許多像劉秀峰一樣的有志青年也正乘著好政策的東風,奔著特色農業發展方向,成為一只只對農村和農業有著特別情懷的返鄉「歸雁」。』

秋慧豐農服無人機隊。北林區委宣傳部供圖
劉秀峰說,秋慧豐能在家鄉健康成長,離不開好政策和父老鄉親們的信任。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人為鄉村振興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