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10月1日起,東北網策劃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系列報道。對一直工作、生活在黑龍江的平凡人,對他們不平凡的生活,進行全方位的掃描、刻畫和挖掘,感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建設家鄉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家鄉的深沈熱愛和深情告白。
東北網10月14日訊(記者 許諾)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大慶石化化工一廠裂解車間值班長姜大為用37年的傾情守護,詮釋了一名『石化老兵』的鐵骨柔情。

每逢節假日,當大家都在休息時,一個瘦瘦高高的『藍色』身影已手持巡檢儀,穿梭忙碌在化工一廠塔罐與管網縱橫交錯的裝置間。一場小雨過後,大慶的天空明淨如洗,大乙烯那鋼筋鐵骨的偉岸『身軀』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那身洗得發白的藍色工服和裝置黃色的護欄交相輝映,顯得格外清爽。身穿『藍工服』的姜大為放心地長舒了一口氣:『還好,風雨沒對設備造成不良影響。』
姜大為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是公司勞模,是大慶石化化工一廠裂解車間值班長、高級技師。他憑借精湛的技藝和愛崗敬業的責任心,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生產中的難題。
1984年,作為大慶乙烯工程指揮部招收的第一批徒工,姜大為被分配到化工一廠裂解車間工作。18歲的他第一次走進裝置區,就被這鋼鐵林立的獨特『風景』所吸引。『30萬噸乙烯裝置可是咱國內第一個以油田輕烴為主要原料的大型石油化工聯合裝置,還是全國四大乙烯生產基地之一……』在師父的『導游』下,他和乙烯這條『鋼鐵巨龍』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撫摸著縱橫交錯的管線、傾聽著機器的轟鳴、仰望著高聳的塔林,想象著自己將是這套當時國內最先進的乙烯裝置的『主人』,姜大為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而又神聖。從那時起,年輕的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快點學好本領,像師父一樣做大乙烯的守護者。』
為盡快掌握操作技能,這個18歲的小伙子幾乎『長』在了裝置裡。白天,他跟著師父在塔林間穿梭,爬管線、摸流程,裝置的每個角落和所有的高塔上,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跡。夜深人靜,宿捨裡的人都休息了,他還在燈下『惡補』理論知識,把白天的『成果』詳細整理到小本子上,牢牢『裝』進腦海裡。
經過了兩年的摸爬滾打,姜大為的技術突飛猛進。1986年,他跟隨師父參與了30萬噸乙烯裝置的開工投產,並成為第一個『吃透』裝置『心髒』設備壓縮機的主操作。
起點既是衝刺!首戰告捷後,姜大為更加熱愛這個『鋼筋鐵骨』的乙烯『世界』,奔跑的腳步也更快了。
1999年,是『大乙烯』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節點,經過擴能改造,年產48萬噸乙烯裝置開工投產在即,當時已是車間技術骨乾的姜大為被委以重任,承擔起裝置核心部位動設備的調試任務,並挑起了調試國內第一臺國產化大型壓縮機組EC-1301的大梁。
業內有句行話:『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壓縮機一停,效益為零。』
為確保開工一次成功,姜大為乾脆住到了單位,研究運行方案,推敲開工環節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對千餘個聯鎖信號點進行幾十遍甚至上百遍的調試確認……雖然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但他依舊精力充沛,守在壓縮機旁一乾就是十幾個小時,工作臺上堆滿了小山般的圖紙,電腦屏幕上的各種數據密布排列……要是問起設備型號、調試步驟等問題,他保證會滔滔不絕,說得詳細而又准確。就是靠著這股拼勁兒,姜大為和同事們一起按期完成了全部核心設備調試任務,首次實現了裂解氣壓縮機組國產化運行投產一次成功,既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

『姜師傅可神奇了,設備有個「頭疼腦熱」,只要他一聽,就知道「病因」,他一到,准能手到「病」除。』這是車間員工對姜大為的一致評價。
說起姜大為,員工李健飛回憶道:『記得剛剛轉崗來到裂解車間時,我對一切都特別陌生。我們值班長不厭其煩地帶我去現場熟悉設備和管線。』經過2年的勤學苦練,李健飛已是技術過硬的主操作了。
在裂解車間,姜大為是公認的『良師』,不但自己技術過硬,帶團隊、抓培訓,樣樣都不放松。車間轉崗的員工多,姜大為總是抓住一切時機給他們『補課』:從畫流程圖到實際操作,每個步驟、每個細節都教得清清楚楚,巡檢路上、操作臺前、檢修現場……到處都是他培訓的課堂。很快,轉崗員工就適應了新的工作狀態。他還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大賽心得,毫不保留地分享給徒弟和班組員工。多年來,他為企業培養出20多名骨乾,都已成為各個崗位的中堅力量。他所帶領的橫二班也成為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走進化工一廠裂解車間壓縮機廠房,機器的轟鳴聲在空中回蕩,姜大為在巡檢中總是看了又看,聽了又聽。『每天上班不先來看看這個「老伙計」,總覺得心裡不踏實。』
這個看著乙烯裝置從30萬噸到120萬噸慢慢長大,並在『大乙烯』跨越式發展進程中屢建功勛的鋼鐵硬漢,每次說起他心愛的大乙烯,總是柔情滿懷。是啊,37年朝夕相伴、37年用心守護,變化的是他鬢邊漸增的白發,不變的是他對大乙烯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