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豆芽、僵屍肉、雞肉抗生素殘留超標……近年來,食品安全的警鍾不絕於耳。今年3月,公安部還通報了制售注水牛肉、假冒品牌木耳等7起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這些年來,人們常會擔心自己是否食用了這些『毒產品』,市場上買到的食品是否安全,綠色、有機食品正成為『香餑餑』。

11月10日至14日,2022中國(黑龍江)國際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黑龍江大米節(以下簡稱國際綠博會和大米節)舉辦。本屆大會上,黑龍江省提出將發揮寒地黑土、綠色有機資源優勢,打造『黑土優品』省級優質農業品牌,把『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的農產品呈獻給全國人民。黑龍江喊出這個『四最』的口號,是否可信?底氣何在?
這是一場怎樣的綠博會?
11月10日,國際綠博會和大米節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啟幕。因疫情防控原因,本屆大會從線下走到了線上。

動動手指,登錄『雲端』展廳,『黑土優品』品牌專館最先映入眼簾,有五常稻花香、東北粘玉米、東北民豬肉、黑龍江冷水魚,還有富硒黑木耳和寒地中草藥。
記者看到,大米節、金秋糧食會、數字農業等11個VR展廳,科技感比較強。通過展廳中的綠色箭頭,能夠實現雲上逛展,有文字、圖片,還有視頻。6萬多平方米的3D虛擬展廳中,不僅展示了新疆、福建、陝西等全國各地的特色食品,還能看到來自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斯裡蘭卡等國家的優質綠色食品,包括葡萄酒、麥片、咖啡等。
『我們打造一場永不落幕的「國際綠博會和大米節」,針對貿易洽談、項目對接等,線上提供全天候、無國界、365天×24小時無縫對接的服務。』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歷經8屆,綠博會由單純黑龍江省內企業參與,逐步發展到吸引中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共同參與的國際性專業博覽會。截至目前,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29個省區市1400餘家企業『雲上』參展。本屆線上展會設置了中英雙語版本,參觀者只需登錄『中國(黑龍江)國際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官網、『易會展』APP,即可雲上觀展。
『黑土優品』是否名副其實?
這一場國際性綠色食品博覽會上,黑龍江省展示了綠色食品產業的優勢資源和『黑土優品』的魅力,也向全國乃至全球發出了黑龍江的綠色聲音。那麼,『黑土優品』真的能做到『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嗎?
黑龍江省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為了確保產品既健康又安全,我們生產的每一粒大米,從田間到舌尖,要歷經8個環節99道工序。』

喬府大院副總裁王慧先介紹,公司打造了稻米全產業鏈體系,建立『生態鴨稻、歐盟有機、中國有機、綠色食品』四個種植標准。每一粒大米走上餐桌前,都要經過人工插秧、人工收割,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為了保障品質,會全年從水稻性狀、品質、土壤等方面進行檢測分析。公司建有國際化生產線、恆溫倉庫,配備全景品質分析儀,實現靶向精准剔除。
『我們每袋大米都搭載「一品一碼」質量追溯體系,消費者只需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查看「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部信息。』王慧先說。
作為龍江稻米的重要品牌,喬府大院嚴守產品質量的『底線』,是『黑土優品』農業品牌所共有的。據了解,早在2001年,黑龍江省就出臺了全國首部綠色食品管理條例。目前,黑龍江已形成較為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有2500多家生產主體入駐追溯平臺,4000多個品類農產品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追溯;省級主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綠色、有機食品數量近370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168個。

打造『四最』農產品的底氣何在?
如果說『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是綠色、有機食品的標簽,那麼為何是黑龍江喊出打造『四最』農產品的口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韓曉增認為,『發展綠色、有機食品,黑龍江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這裡有好山、好水、好良田。』
韓曉增解釋,黑龍江省地處世界三大黃金黑土帶之一,耕地面積、黑土面積均列全國首位,且為東北黑土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的省份。再者,因黑龍江的農產品種植都是一年一季,開墾時間短、病蟲害少,農作物化肥和農藥施用量都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除了優良的土壤,絕佳的氣候條件也是讓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優於全國其他產區的重要因素。』韓曉增說,黑龍江位於高寒高緯度地區,生長季光照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產品乾物質的積累。『以大米和玉米為例,在這種環境下長成的果實,質量和口感都會更好。』
在稻田裡,水稻、魚、螃蟹、小龍蝦等和諧共生,大面積施用的是農家肥和生物有機肥,輔以太陽能殺蟲燈、飛蛾誘捕器除蟲,還有田間小氣候站對風速、溫度、濕度等水稻生長環境實時檢測,並設置多方位的攝像頭和無線傳感器對稻田種植全程把控。這是黑龍江省綏化市正大米業綠色生態水稻基地裡的場景。『魚兒游動,既松動了禾苗下方的泥土,幫助禾苗增長,也能給禾苗提供肥料。』黑龍江省濱北正大農業集團董事長任秀波說。
這樣的生態種植在黑龍江並不鮮見。記者了解到,黑龍江省是全國最早發展綠色食品的省份,目前有著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8816萬畝,佔全國的1/5。2022年,新建雞東水稻、林口沙棘等9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累計總面積已達6775.5萬畝,居全國首位。
在今年8月召開的『中國這十年·黑龍江』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黑龍江省委主要領導介紹,黑龍江的森林、土地和水系蘊藏著極為富集的食物資源。林區有松子、榛子等堅果,有藍莓、紅樹莓等多種野生漿果,有刺五加、黃?等道地藥材,有松茸、黑木耳等優質食用菌;『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等冷水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大馬哈魚、大白魚享譽全國,可以讓全國各地吃上黑龍江美味的冷水魚;果蔬、特色漿果等種植和加工業具備良好基礎;地處世界黃金奶牛帶,生鮮乳年產量超過50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優質奶粉產量居全國第一位。
近年來,黑龍江省的優質糧食、現代畜牧、生態林下、寒地果蔬、冷水漁業和特色農業六大產業加快發展,將形成總量超一億噸農產品供給能力,正在努力打造全國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