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黑龍江作家協會會員張偉東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風眼》由中國言實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小說是2019年度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由作者根據紅色特工趙興東的真實事件歷時三年創作而成。

《風眼》故事圍繞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特定的歷史事件展開,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革命者趙興東短暫而傳奇的諜戰生涯。
小說描寫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全境淪陷,趙九龍之子趙興東繼承父輩遺志,投身革命洪流,淬煉成我黨情報戰線上的一名特工。他以鐵路電務段工人身份作為掩護,長期潛伏在邊城綏芬河,將獲取的日寇軍事情報,經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源源不斷地提供給黨組織。因遭漢奸告密,趙興東被捕後在日偽監獄壯烈犧牲。

1918年8月15日,趙興東在綏芬河出生,祖籍是山東平度人。 1926年,趙興東父親趙九龍突患重病,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負責總務工作的楊明齋特意過境探望。楊明齋從華俄學校裡把7歲的趙興東接走,帶去莫斯科,送入共產國際遠東青少年特工訓練班。
1934年,15歲的趙興東作為共產國際遠東情報處培養出來的一名年齡最小的紅色特工,被組織派遣從海參崴(現符拉迪沃斯托克)返回綏芬河執行潛伏計劃。1943年冬,遭漢奸告密,趙興東被投入牡丹江鐵嶺河監獄。 1944年6月24日,趙興東在牡丹江鐵嶺河監獄壯烈犧牲,時年26歲。

1996年3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趙興東同志為革命烈士

張偉東采訪小說原型趙興東嫡孫趙華先生(右)
張偉東挖掘被湮沒的歷史,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展現了我黨隱蔽戰線上的情報員堅守崇高理想和革命信仰、至死不渝,用生命和熱血鋪就一條紅色通道的高尚品格,譜寫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鐵血傳奇。小說布局謀篇精煉,故事框架構建有序,事件層層深入,敘述環環相扣,情節引人入勝,細節鮮活充盈,行文邏輯慎密,是一部懸疑、諜戰,起伏跌宕的傳奇之作。

張偉東是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1973年6月20日生於黑龍江依蘭,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迄今已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純文學期刊上發表小說等文學作品近百萬字,創作經歷被錄入《中國小說家大辭典》。 (哈爾濱日報記者 申志遠 於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