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白雪皚皚,室內育種科研人員忙得熱火朝天。在黑龍江省農科院作物分子育種實驗室,一場緊張的大豆種子淘汰賽正在進行,一粒粒圓潤的大豆種子經歷含油量、抗蟲、蛋白含量多種指標的層層篩選,纔能成為被推廣品種。今年,黑龍江省糧食喜獲『十九連豐』。豐收背後,良種所發揮的力量不容忽視。多年來,黑龍江一直圍繞種子下功夫,通過分子育種、南繁北育、建立種質資源庫等手段攥緊中國種子,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開發運用生物育種技術創新優良物化產品
好的種子從哪來,靠的是科研人員的『火眼金睛』,正在挑選種子的農業科研人員劉昭軍以前從來沒想過,通過生物育種技術,可以更加精准的達到想要的育種目標,比如高產、高蛋白,並且時間短、效率高。他和團隊明年即將送審『龍生豆12』種子,就是利用生物育種技術經歷近5年時間培育而成的。
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這裡一直致力於優質水稻資源的利用與創制,共配置了優質水稻雜交組合1248份,累計推廣種植一千多萬畝。實驗室創制的優質水稻品種在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區種植面積佔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同時,還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成立了寒地雜交粳稻聯合育種研究中心,為開展新品種選育、示范和推廣提供研究平臺。
南繁北育育種加速器
『我馬上給你寄第二批種子過去』一個天寒地凍,一個烈日當頭,黑龍江省農科院科研人員劉昭軍正在和遠在海南南繁育種基地的同事進行視頻會議。從11月開始,今年的黑龍江省農科院南繁育種正式拉開大幕,一共有450份大豆種子材料帶到海南進行冬季育種。從2007年起他們就開始了南繁北育的工作,目前水稻正在播種,玉米和第一批大豆種子已經出苗。一個新品種的培育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而經過南繁加代選育,可以讓育種時間縮短到3-5年。
種質資源庫保障優良品種供給
想要培育出優良的品種,就要有豐富的種質資源。在黑龍江省農科院,正在向社會征集種質資源2萬份,使種質資源保存數量超過7萬份。同時,種質資源庫正在進行改建,保存能力將由20萬份提昇至30萬份。今年8月,黑龍江省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被農業農村部批准為國家寒帶作物及大豆種質資源中期庫,這裡是我國最北、最早的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也是全國擁有寒地作物資源數量最多的資源庫。截至目前,中期庫已累計向社會提供種質資源7000餘份,直接或間接培育出了大批作物新品種。
十年來,黑龍江省持續推進規模化、數字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面積佔比87%,實現了水稻、大豆、小麥種源完全自主。黑龍江還將多措並舉提高糧食綜合產能,力爭五年左右時間推動糧食產能增加1000萬噸,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中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