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9日訊 『高質量發展要以技術創新為根基,而捨我其誰的勇氣加上縝密謹慎的思考是技術創新的關鍵。』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工藝技術部教授級高工孟凡義,用3個小時講述了自己32年的創新歷程:不斷地探索思考,把創新當成一種習慣。
1990年,孟凡義從原大慶石油學院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畢業,被分到齊齊哈爾市車輛廠(如今的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工作。『第一年實習工作是負責焊梯子,有人逗我說大材小用了,但那段經歷給了我很多思考。』如何保證工人更安全便捷地工作、買不到的裝備如何研發……進入工藝技術部後,孟凡義不停思索著各種工藝難點和解題思路。
精刮研是各行業精裝配的重要工序,刮研工人需要用刮刀柄頂住胯骨,雙手握住刀具,胯骨和腰部給刀柄以推力,工作難度很高。如何應用機械刮研替代人工呢?孟凡義從如何讓刮刀在往復運動過程中避免回刀刮花工件表面入手,『關鍵難點在於抬刀動作,我從典型的曲柄—滑塊機構出發,確定了旋轉運動變成直線運動的思路。』……在長達半年的反復理論設想下,精刮研實驗一次成功,『平板精刮研技術』隨之誕生,並獲得中國中車科技成果獎。
孟凡義說,創新的過程更是一個人認知昇級的過程。
這些年來,孟凡義不停買書學習專業知識,並多次參加機電新技術應用、復合材料、雙碳排放、分析軟件、國際國內創新方法等網絡專題培訓。『天天上半夜改昨天作業,下半夜寫當天作業,打開格局,人生就是修煉改變認知。』
孟凡義對記者說,以往閥體浸蠟工藝加熱石蠟都是蒸汽加熱,耗能高還不易控制溫度。他受客車電暖氣加熱快、易控制和安全標准高等優點的啟發,嘗試用電加熱。石蠟的熔點是63℃,燃點是158℃,加熱器控制在63℃~158℃之間就安全。沒想到的是,在初期實驗時意外發生了爆炸。孟凡義一直在想是哪裡出了問題,後來發現是石蠟裡混入的樹葉碎片燃燒導致的爆炸。
提起孟工,同事方雪直呼『沒他不知道的』。『每當遇到跨不過去的坎兒,大家都想放棄的時候,孟工總是站出來帶領團隊繼續深入鑽研,用他鍥而不捨的精神感染著我們。有了新成果或好想法,第一時間與我們分享。』方雪說,孟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創新已經成為他的思維習慣。
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朱文韜告訴記者,今年孟工培訓勞模創新成果顯著,首次多人進入我省創新大賽並獲獎。
孟凡義說他最大的創新感悟就是一定要讓技術創新成為習慣。
5年內獲得科技成果31項、獲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發表科技論文27篇。
獲評國家三級創新師、國家一級培訓師、國家一級諮詢師、國際創新工程師。
公司創新方法大賽連續獲獎;團隊參加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連續獲獎;獲國賽三等獎2項、優秀獎3項;獲黑龍江省賽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
屢獲殊榮的孟凡義,如今已成為行業創新領頭羊,負責建立起企業科技人員創新團隊,培養『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創新能力並指導其創新工作,讓科技創新的成果開遍企業的每一個角落。
談到未來的創新之路,孟凡義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我們時刻踐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創新促進高質量研發,為實現強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