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各地硬核出招築牢規模性返貧防火牆
2022-12-06 07:43:0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肖琳 張龍濤 周賀 任良真 唐海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6日訊 年初以來,黑龍江省各地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千方百計防止脫貧戶返貧風險,牢牢守住規模性返貧底線,湧現出許多好做法,總結出很多好經驗。近日,記者深入佳木斯市、雙鴨山市、鶴崗市等多地進行了走訪。

  撫遠市 動態核查表上牆 『四方聯簽』緊盯目標推進

  臨近年末,家家戶戶都算起了一年的收成賬。撫遠市寒蔥溝鎮紅旗村姜明哲家的賬不用細算,因為早被幫扶乾部制成表格,明明白白地貼在了牆上。

  『去年收入就4萬多元,沒想到今年又增加了,這要感謝幫扶乾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啊!』67歲的姜明哲說。

  紅旗村駐村第一書記毛傳江告訴記者,自年初起,撫遠市堅持把『推動脫貧戶(監測戶)在較高收入基數基礎上繼續實現穩定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中之重,創新設計了『撫遠市脫貧戶(監測戶)2022年增收目標動態核查和幫扶舉措推進落實情況表』,要求家家戶戶上牆明示,緊盯目標推進,堅決杜絕返貧現象。

  『姜明哲家因病致貧,為讓其有一項可持續收入,我們積極爭取到市農委400平方米大棚幫扶項目,開展訂單式種植。去年他家的花卉種植收入是22000元,今年我們幫他擴大了種植規模,新增收入14000元。同時又幫助其催活庭院養殖及小菜園經濟,增收1700多元,讓不便外出的弱半勞動力也能守家在地增收。』毛傳江說。

  在姜明哲家的『增收動態核查表』上,記者看到了駐村第一書記、鄉村主要負責人、幫扶責任人、幫扶戶的『四方聯簽』,核查表最後對應的『推進中』、『已達成』、『未完成』的格子裡,姜明哲家的每一項都是『已完成』。

  『在我們村,每家脫貧戶的牆上都貼著這個表格。從年初到年尾,看著它一項項被填滿,我們心裡非常滿足。』毛傳江表示,『增收動態核查表』不僅提高了因戶因人謀劃落實增收舉措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讓幫扶責任人感到任務的緊迫性,倒逼責任落實,同時讓幫扶戶能說得清『自己是如何被幫扶實現增收』的,進而激發其內生動力,朝著美好的新生活努力邁進。

  友誼縣 送崗位還送技能 實現脫貧就業率74%

  『下午還有編織技術培訓班?好,我一定到!』掛斷駐村工作隊電話,友誼縣慶豐鄉慶豐村脫貧戶王淑芝整理起這幾日在家練習的編織作品,想帶過去讓老師給指導一下。

  由於身患疾病,王淑芝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一直苦於沒有增收途徑。自駐村工作隊開展編織技術培訓後,她幾乎場場不落。『村裡之前給我提供了公益崗保潔員增加收入,現在我學會了編織,每個月能多收入好幾百元,以後會賺得更多。』王淑芝充滿信心地說。

  友誼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曉軍表示,友誼縣脫貧人口和監測人口中,弱、半勞動力共有92人。為有效解決這部分人的就業難題,除了積極協調各鄉(鎮)和人社部門開發鄉村公益崗位外,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還以群眾技能需求為突破口,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

  2022年,友誼縣共開展面點、育嬰員、電子商務、手工編織、計算機等專項培訓班17期,培訓人員624人次,已有多名脫貧者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勞動增收。

  『為有效實施穩崗就業,每年縣鄉村振興服務部門、農業農村局、人社局、醫保局、殘聯等部門會召開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勞動力綜合評定會議,依據身體狀況、殘疾等級等多種因素進行勞動力評定,提昇脫貧人口就業率。』李曉軍介紹,2022年友誼縣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實現就業198人,弱、半勞動力和普通勞動力、技能勞動力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就業率達74.43%。

  李曉軍介紹,友誼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通過與企業對接,收集用工崗位,利用『就業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崗位信息,並結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活動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18場,發布崗位1600餘個,不斷夯實增收基礎,探索穩崗就業新途徑。

  樺川縣 早發現早幫扶 建立體防返貧幫扶機制

  『好不容易在村集體的幫助下摘掉了貧困戶帽子,沒想到我丈夫又患上了食管惡性腫瘤。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了解到情況後,為我們落實了大病救助、低保、公益性崗位等,讓我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談及最近家中的情況,樺川縣蘇家店鎮新勝村村民何蘭感慨萬千。

  佳木斯市農職院駐新勝村工作隊隊長邵明順告訴記者,何蘭家的返貧風險是村兩委和工作隊在防返貧監測排查時發現的。

  『為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我們建立了「一橫兩縱三網四賬五幫」的立體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樺川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張德豐介紹。

  『一橫』是指由村兩委乾部、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開展遍訪工作,進行日常橫向隱患排查。

  『兩縱』是指開闢相關部門監測預警信息推送及農戶自主申報兩條渠道,農戶可根據自家情況,在存有易致貧、易返貧風險後進行及時申報。

  『三網』指通過村乾部、網格員、幫扶責任人三張網,進行網格化監測幫扶。

  『四賬』指建立農戶自主申報、部門監測預警、日常排查監測、現有監測幫扶對象動態管理四本臺賬,進行綜合管理、動態跟蹤。

  『我們印發了7萬餘張「樺川縣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告知明白卡」,由幫扶人或村兩委逐戶告知,做到全縣所有農戶家家都有明白卡、戶戶都知監測事。』張德豐說。

  張德豐介紹,截至2022年底,樺川縣累計納入監測306戶,共638人,落實針對性幫扶和開發式幫扶措施13個方面,戶均享受2.89項,做到了早發現、早乾預、早幫扶。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全部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共落實醫療救助、兜底保障、社會救助等幫扶措施200餘項,實現戶戶都有幫扶措施,牢牢守住了規模性返貧底線。

  鶴崗市 以『政府+保險』方式 創新推廣『防貧險』

  因病致貧,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信息上最常見的。為防止脫貧戶因突患大病或發生意外事故等原因返貧致貧,鶴崗市在落實常規幫扶措施的基礎上,創新落實『3+1』保險機制,即在現有脫貧戶和監測戶享受『農業經營保險』、『小額人身意外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創新推廣應用了防貧保險。

  『防貧保險是政府救助型保險,該保險針對因災致貧、因病致貧、因意外事故致貧、因學致貧等幾大類致貧風險,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統一承保,風險覆蓋全域人口。』鶴崗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張立業介紹,通過『四大保險』的創新結合,以『政府+保險』保障方式,由縣級財政單列防貧保障保險基金,為全市所有農戶購買『防貧險』,消除了致貧返貧的一大隱患,確保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2021年,鶴崗市綏濱縣新富鄉新榮村64歲的脫貧戶張景海患上左肺惡性腫瘤,住院治療花了不少錢。因其本身就是低保戶,一年收入全靠30畝地包地錢,存在返貧風險。經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綏濱支公司核實後,他獲得了保險公司支付的17314元防貧救助金,防止了返貧現象的發生。

  『防貧保險既降低了政府防貧成本,提高了政府資金利用率及工作效率,又增強了群眾信任感、獲得感,為構建長效穩定的防返貧機制提供有力保障。』張立業表示,目前防貧保險已在綏濱縣區域內全面施行,鶴崗市其他地區正在持續鋪開。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