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嶺子村的粉條遠近聞名。

吊袋木耳種植。

達連河村群?盛源養殖合作社畜捨。
黑龍江日報12月6日訊 依蘭縣立足豐富資源稟賦,近年來加快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鄉村產業體系,形成了食用菌、萬壽菊、北藥、肉牛肉羊養殖等初具規模的鄉村特色產業,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支橕。
在依蘭縣的哈爾濱春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豐收購加工廠車間裡,萬壽菊被投進攪拌機碾碎,然後由制粒機壓縮成顆粒後打包、發運。『萬壽菊的提取物能用於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領域。』永豐村黨支部書記朱春風向記者介紹說,永豐收購加工廠去年投入使用,每年可生產萬壽菊顆粒600噸,部分收益給脫貧戶分紅。
『今年年景好,我家的150畝萬壽菊獲得豐收。』永豐村萬壽菊種植大戶王國平面露喜悅道,萬壽菊一年開花六七茬,經濟效益可觀。今年萬壽菊價格每斤漲了5分錢,每斤達到0.7元,每畝純利潤達到1200多元。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通過簽訂農業訂單、廣泛設立收購站點等方式,依蘭縣加快推動萬壽菊種植、加工規模化,全縣萬壽菊種植面積達1.5萬畝。大規模種植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務工增收的機會,僅永豐收購加工廠就僱傭25名村民,每人日收入150元至300元。
在達連河鎮達連河村的群?盛源養殖合作社,達連河村黨支部書記武延奎介紹說,達連河村人多地少,經外出考察決定發展養殖項目,遂於2020年成立了養殖合作社。經過2年摸索實踐,羊從356只增加到1200多只,已小有規模。『合作社決定明年把每20只母羊與1只公羊捆綁成1組,放在有養殖意願的村民家,村民每年交回一定數量的小羊羔即可。』武延奎說,3年後,剩餘的羊都歸村民所有。
目前,依蘭縣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鄉村特色產業取得新發展,實現新成效。依據各自的資源稟賦、歷史淵源、地域特色,全縣9個鄉鎮都確定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定位,都經歷了一個深入謀劃、反復論證的過程,效果是可喜的。
三道崗鎮長嶺子粉條遠近聞名,全村馬鈴薯種植面積30餘公頃,現有粉房6家,每公頃馬鈴薯能出粉條3000公斤,全村馬鈴薯粉年產90噸,馬鈴薯粉收入144萬元;道臺橋鎮芽豆已形成規模化種植,今年已與農戶簽訂大豆訂單17000畝,農戶純收入每?達到1萬元;道臺橋鎮永豐村的老字號『張家油坊』日可加工大豆5000餘斤,100斤大豆可產14斤豆油和85斤豆餅,日盈利2975元;愚公鄉今年在原有5100畝大榛子基礎上又擴大1200畝種植面積,萬壽菊種植面積達2150畝,其中萬壽菊產業可解決2000餘名勞動力臨時就業,人均年增收3000餘元;團山子鄉有肉牛養殖合作社8個,肉牛養殖戶379戶,存欄7000餘頭,年出欄達4000頭左右,產生效益3600餘萬元;江灣鎮全力推進2000畝赤芍種植,年總產值1280萬元,收益640萬元。
依蘭縣深入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這與該縣確定的『3+2』和『1+2+9』發展戰略和路徑息息相關。『3+2』是依蘭縣確定的主導產業,3即發展新能源、新型化工、食品醫藥產業;2即發展文化旅游和新經濟新業態。『1+2+9』是聯動發展的模式,1即依蘭經濟開發區,2即化工產業園區、食品醫藥產業園區。具體地說,就是用1個開發區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區,用2個專業產業園區作為重點項目建設的承載區,用9個鄉鎮作為主導產業的一個基礎集聚區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區。
目前,依蘭縣已打造『一鄉一業』示范鄉鎮9個、『一村一品』示范村36個。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22家,帶動種植基地面積60萬畝,成功創建省級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園。中植集團肉牛養殖項目開工建設,依蘭菌包廠建設投產,春宇生物榮登省級龍頭企業。林業產業轉型昇級,大榛子、紅松果產業穩步向前。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依蘭縣著重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就是要推進集約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農村的種養殖業,把鄉村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實現由種的好、養的好向賣的好、收入好方向轉變,帶動產業昇級、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