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 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2022-12-09 07:32:5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佳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展區。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編者按

  今年9月27日起,『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辦,在黑龍江展區,38張照片、5個視頻、4組實物、3個特色展項,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綠水青山、興邊富民、幸福龍江等5大主題生動映照過去十年我省砥礪前行的奮進之路。

  本報今起開設『主題成就展裡的黑龍江』專欄,了解更多黑龍江展區內容背後的故事,感知龍江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經濟社會發展的可喜成果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顯著進步。

  當時光隧道緩緩開啟,映入眼簾的是一簇簇金黃飽滿的水稻。『現在看到的是從黑龍江綏化空運過來的水稻,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伴隨著講解員的引導,人們捧起面前的水稻細細觀看,仿佛置身於黑龍江的沃野良田中,分享著豐收的喜悅。此時,眼前的『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幾個大字在心中頓時有了鮮活的畫面。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黑龍江展區,第一組內容就是關於糧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毫不動搖抓糧食生產,當好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黑龍江,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

  農業現代化建設 奮勇當先

  夏日炎炎,北大荒通用航空農業飛機正在進行航化作業,飛機天上飛,人在後臺看的場景引得觀展人連連稱贊。展區裡這個最具『科技范』的畫面,指向我省農業發展的目標——現代化。

  春天,無人駕駛農機在水田裡打漿作業;夏季,智能葉齡診斷設備監測水稻生育進程;秋季,大型農機聯合作業進場收割,飽滿顆粒傾瀉而下;冬季,育種實驗室、土壤實驗室裡一片繁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不斷完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向機械化、規模化、科技化要產能,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優勢明顯。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9%,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8%以上,高標准農田達到1億畝。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4個,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38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31個,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穩定在95%以上。

  未來,我省將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提昇『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層級,高標准建設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推進規模化、數字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重任在肩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我省考察,在建三江七星農場捧起一碗大米,語重心長地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這個被龍江兒女喻為歷史時刻的場景已經定格在人們心中,其背後的故事在黑龍江展區娓娓道來。

  在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下,我省把多種糧、種好糧作為頭等大事,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1500億斤,去年達1573億斤,佔全國11.5%,十年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47萬億斤。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10月15日,北大荒集團傳出好消息,截至當日,北大荒集團2022年秋收任務全面告捷,近4600萬畝農作物顆粒歸倉,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說起今年的收成,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農業分公司一水稻種植戶十分興奮:『今年種的450多畝水稻畝產都達到了1200多斤,比往年增加了50斤。』

  好種生好糧。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關鍵。我省實施現代種業提昇工程,實現水稻、大豆、小麥種源完全自主,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聚焦種源問題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生物育種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率先打好種業翻身仗。

  我省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首位,2022年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昇工程,新增播種面積1000萬畝以上。我省還將多措並舉提高糧食綜合產能,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推動糧食產能增加1000萬噸,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龍江糧』。

  聚力綠水和青山 高質量發展

  看著視頻中晶瑩剔透的大米,仿佛就聞到了米飯香,這不是一句笑語。黑龍江展區五常稻花香大米的影像,就有這樣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到龍江親自印證:好米來自黑土地。

  目前,全省耕地面積2.579億畝,約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3%;全省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全省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9141.05萬畝,佔全國的10.2%。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十年來,我省堅持綜合運用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大力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累計建設高標准農田9141萬畝,探索創新黑土耕地保護『龍江模式』『三江模式』,全省耕地質量等級平均3.46等,比東北黑土區高0.13個等級。如今,5600萬畝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示范區立起標杆,『5+2』七級田長制全面鋪開,《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穩步實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省是全國發展綠色食品最早、面積最大的省份,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8816.8萬畝。我省堅持綠色築底、質量護航,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糧倉、綠色廚房,全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168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我省打造『龍字號』綠色生態農產品和乳業品牌,北大荒、飛鶴、完達山、五常大米等一批知名品牌享譽全國,『五常大米』2021年品牌價值已達到703.27億元。

  新時代,我省還將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樹立大食物觀』的要求,向黑土地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做到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糧倉,讓龍江『黑土優品』享譽四海、飄香世界。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