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過去十年,龍江大地上一座座新地標拔地而起。即日起,東北網推出中國夢十周年——龍江新地標系列報道,全面介紹這些新地標的功能作用和背後的故事,以及對於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義,展現黑龍江省各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記錄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龍江篇章。

東北網12月17日訊(記者 許諾)接二連三的世界級頂尖院團演出,國際級大師近在咫尺為你演出,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回顧哈爾濱人生活發生的重要變化之一,就是走進哈爾濱大劇院,各種劇目『高濃度』上新,連臺好戲讓觀眾目不暇接。越來越多的人打著『飛的』『鐵的』從外地專程趕場看演出,『拉杆箱觀眾』一度成為哈爾濱大劇院裡的獨特一景。高端文化輸出,讓哈爾濱這座『音樂之城』越叫越響亮。
哈爾濱大劇院坐落於哈爾濱市松北區的文化中心島內,建築采用了異型雙曲面的外型設計,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哈爾濱大劇院從設計到建成,備受國際矚目,被評為『世界最佳文化類建築』。
對於哈爾濱大劇院的外形,有人說它像被風吹過的雪堆,有人說它像飄蕩在濕地的彩帶,有人說它是岸邊的海螺,讓世界為之驚嘆的哈爾濱大劇院被人們以各自的視角解讀著。而在哈爾濱大劇院設計者馬岩松的心中,大劇院外形源於松花江,它依水而建,蜿蜒且挺拔,是一座松花江岸邊高聳的雪峰。



走進歌劇廳,映入眼簾的是巨型的木質結構。自然光灑落在劇場中庭的水曲柳牆面上,凸顯了牆體結合東北當地材料純手工打造的匠心獨運。整個劇院總計使用20多萬根的水曲柳木條,總長度達到了190公裡,全部要在現場由技術工人一根一根手工粘貼完成,再進行表面打磨和油漆施工,最終呈現出了實木般的紋理和色彩。
在欣賞這座美輪美奐的『城市新地標』的同時,哈爾濱的市民也有著一些疑問: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如何能為整座城市乃至世界輸出優質的演出內容?自2016年正式運營以來,哈爾濱大劇院交出了精彩答卷:運營7年來,堅持精品化、國際化發展,全年演出總量超過300場,為廣大觀眾獻上室內樂、交響樂、芭蕾舞、話劇、歌劇等各類演出1600餘場,吸引觀眾80餘萬人次,一個又一個世界頂級藝術家認識了哈爾濱,愛上了哈爾濱。而他們精湛的藝術,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日益凸顯。

今年,超具『人氣』的保利劇院正式進駐哈爾濱大劇院,並開啟首屆哈爾濱大劇院冰雪演出季,以積極姿態助力『冰雪文化之都』建設,將引進更高水准的藝術作品,同時兼顧滿足不同觀眾群體對各種藝術門類的需求,讓哈爾濱大劇院的舞臺更加豐富多元。
據哈爾濱大劇院營銷負責人韓雪介紹,為進一步豐富城市冰雪文化內涵,彰顯『音樂之城』底蘊,『首屆哈爾濱大劇院冰雪演出季』已拉開帷幕,冰雪演出季歷時100餘天,囊括『磅礡樂章』『戲夢人生』『冰雪之韻』『童夢奇緣』四大主題系列演出近百場。

演出季期間,將引進中國國家京劇院、中國愛樂樂團、中國雜技團等國家院團,京劇名家於魁智、李勝素、指揮家黃屹、歌唱家戴玉強、民樂演奏家方錦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中國搖滾先鋒崔健等國內頂尖藝術院團和知名藝術家。同時,梁曉聲『茅盾文學獎』作品改編話劇《人世間》,何念導演作品原創懸疑劇《深淵》,王者榮耀音樂劇《摘星辰》等舞臺佳作也將落戶哈爾濱大劇院,讓哈爾濱觀眾盡享藝術的『饕餮盛宴』。
韓雪介紹,在助推城市文化發展上,哈爾濱大劇院將配合『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等活動籌辦,加強與地方院團合作,共同打造能代表哈爾濱氣質、哈爾濱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動和優秀原創文藝精品,通過保利劇院院線推廣至全國乃至世界,提昇城市文化的國內外影響力。開展諸多惠民演出季、品牌公益活動,讓更多市民走進大劇院,充分享受藝術融入生活、藝術改變生活,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哈爾濱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大幕開合,光影明滅。7年的時間裡,哈爾濱大劇院這座地標建築已經與哈爾濱這座城市融為一體,改變了城市和市民的藝術性格,以及人民對文化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而這座劇院與你的對白,從未停止。在接下來的哈爾濱大劇院冰雪演出季,置身於北國的舞臺將連臺好戲『高濃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