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雙鴨山市把科技創新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橕,切實把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壯大科技創新主體。引導各類主體創辦科技型企業,支持轉崗從業人員和各類科技人員領辦、創辦、協辦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推動傳統企業成長為科技型企業,加強科技型企業的梯隊培育。全年科技型入庫中小企業同比增長42.3%,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56%。
昇級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發展,推動全市科技創新平臺提檔晉級。尖山區的『蜂巢電商科技園』通過國家級眾創空間備案,實現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零的突破。黑龍江建龍釩鈦研究院被認定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黑龍江能源學院的中國防爆電器博物館被評為省級科普示范基地,饒河縣的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趙恆田食藥兼用植物資源產業化利用工作室備案為省級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黑龍江龍煤雙鴨山礦業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共建的煤炭安全與節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與佳木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建的鋼鐵行業耐磨耐熱部件產業技術研究院,備案為省級產業技術研究中心(院),這四項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均填補了雙鴨山市科技創新領域空白。黑龍江新雙鍋鍋爐智能降碳減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認定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集賢縣的黑龍江有機富硒品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通過省級產業創新聯盟備案。
激發科技創新動能。找准癥結破題,加快完善原有政策,制定出臺了《雙鴨山市推進科技創新發展若乾政策措施》和《雙鴨山市科技政策實施細則》,為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科技孵化器、市級研發機構發放市級獎補資金317萬元,推動政策落地見效。成立5支科技服務團,開展『科技服務進百企、科技政策惠百企』專項行動,深入企業精准推送政策,為71家企業開展服務90次,解決反饋問題27個。制作了國家、省、市科技政策電子匯編,可隨意點擊了解科技政策紅利,引導企業掌握政策、運用政策、享受政策。
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市科技局組織市直部門及各縣(區)、村屯、社區、學校40多家單位參與『科技活動周』,發放科普資料800餘份,受益群眾1000多人。加強外國專家人纔服務,積極幫助企業爭取科技資金,11家企業獲得省級研發投入獎補資金334萬元,為2家企業爭取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獎補資金140萬元,幫助建龍鋼鐵申請『揭榜掛帥』項目1065萬元,進一步激發全市創新創業熱情。
下一步,雙鴨山市將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堅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科技振興行動,不斷培育壯大振興發展新動能。
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通過加大財政科技資金投入、落實惠企獎勵政策等方式,加快提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和研發投入積極性,經費和投入強度穩步增長,計劃開展『六大主導產業』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2項。
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通過加強科技服務,兌現研發加計扣除、減稅、研發投入後補助、省市高企獎補等政策,加大優質科技企業梯隊培育,年底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28家,營造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
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瞄准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集中全市優勢力量,聚焦雙鴨山市優勢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轉型昇級,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中心、科學家工作室、科技孵化器載體等省級創新平臺的功能建設,構建梯次結構布局合理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加快推動寶清縣、經開區等圍繞區域特色創建省級高新區。
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集梳理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通過『雙鴨山科技』公眾號向全市進行推介發布科技成果100項以上,大力培育技術轉移機構,進一步促進技術交易,創建省級技術專業示范機構,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轉化落地科技成果10項以上。
營造優質科技創新環境。持續開展全市『科技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等科普宣傳活動,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在農業農村振興的示范帶動作用,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推進科技館的布展建設,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和展項設計,突出科普主題,年底前完成布展建設,努力打造省內領先的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