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寒地龍藥』系列報道之一 板藍根托起專業村
2022-12-31 07:44: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崔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近年來,圍繞省委省政府打造中醫藥千億元產業目標,全省各地積極行動,中藥材種植規模快速增長,種植面積、產量、產值、效益4項指標增速連續4年保持全國領先。

  2022年,我省中藥材生產持續向優勢區域、優勢品種聚集,初步形成了『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發展格局,中藥材產業呈現出『群芳斗艷』的良好勢頭,『寒地龍藥』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彰顯。

  今起,本報推出『寒地龍藥』系列報道,反映各地乾部群眾在發展中藥材產業上的生動實踐。

  黑龍江日報12月31日訊 每年十月,在板藍根進入收獲的季節,伴隨著藥農們起收、晾曬、脫皮、烘乾、切段的勞作與折騰,板藍根的藥性被激活並釋放出來,空氣中便彌漫著新鮮的板藍根藥香,給整個村莊來了一場徹底的『清熱』和『解毒』。

  這是大自然帶給藥農們的特別福利。

  位於我省西部的東北屯和時雨村被人們稱為『長在板藍根上的村莊』,歷經多年的沁潤和洗禮,兩村屯板藍根產業持續發展壯大,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振興的一道新『藥方』。

  東北屯 『年收入好幾十萬元有的是』

  大慶市大同區雙榆樹鄉新華村東北屯被稱為『板藍根屯』,得此美名,是因為這個屯板藍根種植起步早、面積大。

  種板藍根,雷淑山在屯子裡不算大戶。他不求大,求穩。種了十多年的板藍根,種植面積只增了10倍,85畝。今年雨水調、病害少,板藍根產量高、質量好,趕上行情好,雷淑山今年穩賺了一把!

  東北屯,屯子不咋大,沒山沒水也沒樹林。全屯總共92戶人家,耕地纔4827畝,土地金貴,還不打糧。早些年種地不出錢,屯裡人日子過得緊巴巴。

  沙土地,適合板藍根生長。1998年,東北屯開始試種中藥材板藍根,一畝兩畝、一戶兩戶,發展到今天,全屯80%以上的耕地、90%以上的村民都種上了板藍根。

  50歲的雷淑山是屯裡最早一批種板藍根的人。今年他種了85畝,收獲了3.6萬斤,畝產420多斤。按目前行情11元計算收入近40萬元。這個收成雷淑山並不滿意,他說:『去年畝產接近500斤!』

  東北屯板藍根遠近聞名,是大慶市大同區中藥材產業的一張名片,24年的種植歷程,讓東北屯種植技術更加成熟,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成為市場搶手貨。

  按目前價格來估算,今年,東北屯板藍根地塊畝收益超過5000元。新華村村支部副書記范長江告訴記者,『靠種板藍根,屯子裡上百萬的戶不少,一年收入幾十萬的有的是!』

  時雨村 板藍根一年產值2億元

  號稱『板藍根第一村』的時雨村在東北屯的西南方向,位於在200多公裡外的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大興鎮。

  40歲的李洪偉也是村裡第一批種板藍根的人,從30畝起步,如今已經發展到2000畝。最近幾年,抗病毒功效的中藥材熱銷,李洪偉賺得盆滿缽滿。

  種2000畝板藍根是怎樣一個效益賬?

  李洪偉說:『兩千畝,每畝按照最低三百斤,每斤最少十元,你算唄!』

  2000畝×300斤×10元=6600000元。

  660萬元,是李洪偉今年種板藍根的毛收入,他說:『扣除成本,至少剩一半。』

  2000年,李洪偉隨著村裡十幾戶人家種板藍根。『當時效益不好,每斤賣三四塊錢。主要原因是沒有銷路,種一年板藍根,挨一年累,錢都讓「藥販子」掙了。』李洪偉說。

  隨著時雨村板藍根種植規模的增加,李洪偉越發地感覺到,光種得好還不行,也要賣得好,要找到辦法解決銷路問題,減少中間商,增加收入。

  2020年,李洪偉與黑龍江龍藥雲中藥材產業互聯網平臺合作,成立了時雨村板藍根數字合作社,李洪偉擔任了社長,選擇板藍根種得好的王偉作為技術員,組織全村板藍根種植戶加入數字合作社,提昇種植質量,形成規模優勢,增加銷售話語權。龍藥雲產業互聯網平臺為數字合作社提供模式和互聯網平臺工具,為合作社對接買家。中間環節去掉了,藥廠和藥農都得利,今年板藍根價格每市斤高達11.5元。

  『過去從來沒有超過10塊錢!』李洪偉興奮地說,依靠『龍藥雲』平臺,種植、田間管理、市場行情, 『一部手機全部搞定』。

  目前,李洪偉的板藍根數字化合作社已經吸納社員670戶,耕地面積4萬畝,合作社采取『六統一』經營模式,種植規模和效益雙豐收。2022年,板藍根產量達1萬噸,產值近2億元,成為泰來縣的『板藍根第一大戶』。

  時雨村有10.5萬畝耕地,1432戶,土地以沙土為多,全村適宜種板藍根的有7萬畝。目前全村有各類中藥材合作社39個,產值2億多元,是遠近聞名的『板藍根第一村』『板藍根億元村』。

  『種200畝,今年收入90多萬(元)。』時雨村黨支部書記楊順說,『像我這樣的戶在時雨村也就排在中等偏上水平吧。』

  讓板藍根插上『數字的翅膀』

  作為黑龍江中藥材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者,龍藥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福纔是時雨村的常客。

  2020年,陳福纔的『龍藥雲』與李洪偉開始籌劃數字合作社,把時雨村板藍根種植戶組織起來建設板藍根共享基地,實施『六統一』(統一種源、種植、農資、加工、倉儲和銷售),建設專品種『大基地』,推進種植端提質量、上規模、樹品牌。數字合作社模式推動中藥材種植戶跨區域大規模合作,建設專品種大基地,推進種植端提質量、上規模、樹品牌。通過數字合作社的規模優勢和組織優勢,快速做大一產的同時,實現二、三產業的集聚發展,形成資源產區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陳福纔說,數字合作社通過數字賦能,解決了傳統合作社規模小、利益分配不公等問題,利用數字平臺減少中間商,增加藥農收入,吸引農民大規模合作,改善生產關系,提高生產力。

  『龍藥雲』平臺運營以來,已經累計銷售板藍根等中藥材3500噸,有效解決了中藥材『賣難』問題。

  從板藍根專業村屯向專業區縣邁進

  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信息顯示,我省板藍根產量約佔全國份額的50%以上。而我省板藍根份額有80%分布在大慶大同區和齊齊哈爾泰來縣。

  借助板藍根產業優勢,和省級政策紅利,大同區和泰來縣正在努力將板藍根專業第一村屯向板藍根專業第一區縣進階。

  大同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孫國光介紹,憑借土地資源和農民種植技術優勢,大同板藍根質量好,藥效突出,享譽全國。經省藥品檢驗所化驗,大同種植的板藍根其有效成分浸出物為40%,高出國家藥典標准(25%)15個百分點。每年地理標志產品『大慶大同板藍根』一個單品種產量就接近1萬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板藍根集散地。

  2010年,大同區板藍根獲得『大慶大同板藍根』地理標志認證,同時被認定為『中國板藍根之鄉』和『道地藥材板藍根生產基地』。

  孫國光說,近年來,省級激勵政策對產業發展給予了強有力支持,累計獲得省補資金近3000萬元,大同區借此發展良機,實施藥材興區戰略,形成了中藥材種植、倉儲、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體系,種植規模長年穩定在10萬畝,年產量保持在1.2萬噸以上,產值2.7億元,帶動農戶2250戶。

  『現如今,道地藥材,已經成為大同區拉動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的名片產業!』談到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大慶市大同區區長諸葛祥龍表示,下一步,區委區政府將持續調整優化中藥材種植結構,建立板藍根、月見草萬畝專一品種種植基地4個。提檔昇級千畝多年生精品種植園區4個,中藥材種植規模保持在10萬畝以上。與此同時,做強加工鏈條,深化『延鏈補鏈強鏈』,壯大區內中藥材初加工基地,將中藥材產業從單一種植向育苗、初加工多元化發展,力爭地產加工轉化率突破40%,叫響『大同板藍根』品牌。

  泰來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泰來縣堅持把『特色中藥』作為縣域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之一,不斷創新厚植發展優勢,把板藍根產業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新引擎來抓,實現了板藍根等中藥產業的強勢發展。板藍根種植面積從幾千畝發展到了11萬畝,中藥材種植產值達到2.5億元,實現了從『龍江板藍根第一村』到『中國板藍根第一縣』的飛躍。

  小小的板藍根成就了一個人、一個村(屯)、一個縣(區),成就了一番事業,激活了一方經濟,托起了鄉村振興的希望。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