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新開始!開學本是高興事,然而稍不注意就可能會陷入『詐騙圈套』。哈爾濱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根據開學季發案特點,精心梳理校園群眾常見的詐騙手段,幫助大家遠離電信詐騙陷阱。
『假老師』收學費詐騙
學校班級群本是為了便於信息發布和家校聯系,一些不法分子從中看到機會,利用管理漏洞潛入班級群。下載班主任的頭像,復制修改備注名昵稱,即可快速創建高仿賬號,迷惑性極強。完成偽裝後,不法分子潛水觀察班主任的活動規律,尋找機會發布假的收費通知,催促家長及時通過銀行轉賬繳費,騙取家長錢款。
案例:市民高先生的兒子剛上高一,家長和老師們便建立了一個群方便日常聯系。近日,群消息提醒『龐老師』發來通知:『各位家長中午好,本學期學校通知收取學雜費、資料費共580元。請各位家長通過掃碼的方式進行繳費,付款截圖發群裡備注學生姓名。』高先生立即按要求掃描二維碼轉賬了580元。直到真班主任龐老師發現問題並在群內澄清,高先生和各位家長纔發現被騙。
校園貸詐騙
非法『校園貸』是指一些非法機構通過『零利息』『超便捷』『零風險』等虛假宣傳,誘騙在校學生向其借款,最終引誘借款學生跌入『套路貸』『高利貸』陷阱,『小貸』滾成『巨債』,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成為了騙子的潛在目標,由於大學生群體並無固定收入,為短期內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向他人借貸。長此以往,容易造成透支消費和消費慣性,使學生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最終導致學生無力還款並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案例:『小謝』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大二的一天,小謝在網上看到了校園貸的廣告,由於家庭條件不好,生活費緊張,小謝動了心。於是,他下載了相關APP,進行了第一次貸款。嘗到甜頭的小謝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拆東牆補西牆的生活。一年多的時間,他一共借款60多次。而這期間,他已經還款21萬元,卻仍有5萬元沒有還完。
冒充購物客服退款詐騙
這種欺詐的主要形式是:騙子冒充賣家,通過電話,聊天工具等方式(以電話為主)與剛剛完成網購的用戶進行聯系,謊稱其剛剛購買的商品出現交易異常,並在『指導』用戶進行交易異常處理時,誘騙用戶進入釣魚網站並進行支付操作,最終騙取用戶錢財。事實上,主流的電商網站都沒有這種所謂的交易異常解決流程。還有冒充淘寶客服人員,聲稱加微信即返現金或送禮物,請大家提高警惕、切勿上當受騙!
案例:某市反詐騙中心接到一名女事主報警,稱當日10時許,接到自稱是『快遞客服人員』電話,告知事主的快遞丟失了,可以幫其申請理賠,並說明了理賠的相關條件。對方提供一聊天賬號讓其添加後按照對方說的操作辦理退款手續,之後對方又稱以員工操作失誤轉錯賬為幌子,讓其繼續按照對方指示操作轉賬。隨後,事主收到了自己銀行卡扣款短信,其銀行卡共被轉走了15000元,這纔意識到上當受騙。
兼職招聘詐騙
騙子以兼職招聘或校園代理的形式,騙取押金、保證金。進入大學,學生想要勤工儉學,那麼這個時候,不法分子就會利用手機、互聯網等傳播虛假廣告,騙取一定數額的押金和保證金等,錢財得手後,不法分子就會消失得一乾二淨,讓你無處可尋。
案例:小張是一名學生,正值寒假期間,為了賺點零花錢,就在校園張貼頁上加上了一個兼職招聘聊天賬號,對方稱工作輕松,日結300元,並將《職業介紹許可證》等資質發給小張,小張深信不疑,但是對方稱必須先交納2000元保證金,否則不能上崗,小張沒有猶豫將2000元轉給了對方,得到的卻是對方的拉黑。
出售游戲賬號詐騙
詐騙分子在游戲中以低價售賣(或高價購買)裝備或者游戲幣為誘餌,讓玩家登錄一虛假游戲交易平臺,一旦有玩家上當,騙子會在交易過程中以激活費、保證金等名義繼續騙取玩家錢財。
案例:近日,決定出售自己游戲賬號的牛先生在某款游戲平臺內發布了廣告,沒想到很快就有『買家』和他聯系,要求加好友詳聊。牛先生根據『買家』提示以900元的價格在該平臺上架了游戲賬號。上架游戲賬號後,對方稱已付款,但是牛先生並沒有從平臺收到錢,牛先生與該網站『客服』溝通過程中,『客服』又以資金解凍、開通VIP等理由多次誘騙牛先生充值。在牛先生醒悟被騙時,他已陸陸續續往『客服』提供的銀行卡內充值了65000餘元,同時『買家』和『客服』也已失去了聯系。
禁止非法買賣『兩卡』和社交賬號
詐騙分子通過網絡發布銀行卡、手機卡、社交軟件收購、租用類詐騙信息,謊稱可以獲得所謂『租金』『回收費』等,實施盜號,利用買到的賬戶向親戚朋友借錢,或利用『兩卡』從事『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
案例:市民周某通過微信結交了一名好友,日常聊天中對方告訴他,賣一張銀行卡及相關的U盾手機卡等,就可以獲得約1000元的報酬。雖然周某當時並不確定對方買銀行卡是否要實施詐騙,但他知道對方買了不少銀行卡,是要從事違法活動的。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將銀行卡、手機卡等相關物品售賣給對方。結果對方在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後使用這張銀行卡轉賬,流水金額達百萬元。雖沒有直接實施犯罪,但周某因為提供詐騙工具,也逃脫不了法律制裁。
新的學期,同學們一定要擦亮眼睛,警惕各類騙局,不給騙子可乘之機,在此警方提示:
1.警惕網上陌生人提醒學生和家長們警惕網絡上主動加好友的陌生人,謹慎加入群聊,添加陌生人或加入陌生群之前,一定要核實好對方身份。不要有不勞而獲的理念,輕信『免費送』『充值返利』等說辭,對於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3.禁止販賣『兩卡』規范使用自己的銀行卡、電話卡,切勿為了蠅頭小利出售、出租、出借,以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凶』,如構成違法犯罪,將面臨法律的制裁,對個人學業甚至人生影響意義重大。4.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學生和家長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以及個人信息,網上購物要盡量到正規、大型網站,切忌點開來路不明的『小網站』『小彈窗廣告』,不隨便點擊聊天中對方所發來的鏈接和銀行賬戶密碼,要三思而後行,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