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注冊成立,同步推進完成選址、設計、建設,11月中旬4300頭母豬喬遷進入豬捨,12月底項目全面竣工。
2020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伊春鐵力市投資興建的年出欄16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從注冊成立到開展生產等一系列流程,被業界贊譽為『鐵力速度』。
三年來,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緯度最北,也是黑龍江唯一的養殖基地發展一路長虹,目前實施的母豬存欄6750頭一體化養殖等項目進展順利,企業已經成為鐵力市乃至伊春市生豬養殖的龍頭,員工規模從去年的100多名擴展到現在的200多名。
14日,在伊春新望農牧有限公司鐵力年產16萬頭生豬項目基地,公司行政負責人李猛根據一幅基地的鳥矙圖介紹了這裡的布局:『右上角是飼料生產車間,僅僅一道之隔就是基地的育肥場,右下角是母豬和仔豬的生活區,廠區裡有專門的運輸車,會給不同生長階段的豬配送不同配方的飼料,通過料塔,由工人定時定點投喂。這裡建立有非常完善的生物安全規范,左下角的區域是工人的生活區,為了防止疫病的傳播,所有人員都不能隨意出入基地。』
從飼料生產到種豬繁育再到育肥,全流程采取封閉模式,不僅利用公司自身飼料生產的傳統優勢,也有效防范了各類疫病的傳播,這就是新希望在全國普遍推行的生豬養殖『小籠模式』。
『一方面是得益於「小籠模式」的有效防范;另一方面得益於項目所在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廠區周邊的森林構成了天然的疫情防護屏障,再加之項目地周邊養殖戶非常少,也有效減少了疫病的傳播。這些因素的疊加,讓養殖基地取得了從未發生疫病傳播的好成績。』李猛說。
三年前的『鐵力速度』曾保障了項目盡快落地投產,三年來,鐵力市委、市政府推行了保姆式服務,力保企業生產一路綠燈。截至目前,該公司享受到了新建規模化養殖企業建設補貼、企業扶持資金支持、企業貸款低息或免息支持、減稅或免稅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社保減免、穩崗就業補貼等多項優惠政策。
公司財務部負責人張偉直言自己的感受:『我走過好多個省區,鐵力的營商環境最好。在這裡都是職能部門主動上門問需,這也讓企業可以心無旁騖發展生產。』
在公司的牆上,一張由總經理帶頭簽字的責任狀非常醒目,總的經營目標和各個分項的考核指標都非常具體,並附有相關責任人簽字。
『根據目前情況看,項目基地的基礎仔豬、後備豬儲備快速發展,企業生產效能極有可能在一兩年之內實現翻番。』李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