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1日訊(記者 許諾)今年3月24日是第28屆『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宣傳主題是『你我共同努力終結結核流行』,旨在呼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同終結結核流行,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杆菌(通稱結核菌)感染人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在不治療情況下,肺結核患者肺部病變吸收愈合十分緩慢、反復惡化和播散,病程遷延,形成空洞及纖維化,對肺組織造成嚴重損害,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降低,從而影響健康、工作、生活和學習,甚至危及生命。
肺結核病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這種傳播方式大大增加了結核病傳播風險。當肺結核患者大聲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將帶有結核菌的微沫散播於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微沫就可受到結核菌的傳染。有研究表明,一個未經治療的排菌的肺結核患者,一年內可傳染10至15名健康人,大概有10%的被感染人群在一生中發病。
由於結核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播途徑難以切斷。要盡早發現肺結核患者,咳嗽、咳痰超過兩周、咯血或血痰是肺結核的主要癥狀,一旦出現肺結核可疑癥狀就應及早到定點醫院進行就診。肺結核病抗結核治療的時間至少要6-8個月,如接受規范治療,治愈率能達到95%以上,治愈肺結核關鍵就是堅持規律服藥,如果不能堅持規律服藥或自行停藥,就會逐漸產生耐藥,將很難治愈,也會大大增加治療費用,甚至還可能把耐藥的結核菌傳染給周圍人。傳染性肺結核患者一般接受正規抗結核治療2-3周後,痰內結核菌可迅速減少或消失,對周圍人群多已無傳染性。因此,發現並治愈肺結核患者是控制結核病傳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肺結核以呼吸道傳播為主,發現傳染源後要采取隔離等防護措施,減少患者與家庭成員、同事、同學等密切接觸。患者在必須與他人接觸時要佩戴口罩,避免結核菌的擴散;患者要注意不要面對他人咳嗽、打噴嚏,要用手帕或手肘內側捂住口鼻;不隨地吐痰,要把痰吐在痰盂內,然後進行消毒處理。排菌結核患者還應盡量避免與嬰幼兒、老年人密切接觸;要注意居住和工作環境通風,通風最簡單的做法是打開門窗讓室內有自然風,建議每天至少通風2次,每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鍾。
新生兒出生後接種卡介苗,對於預防兒童結核病,特別是預防兒童粟粒性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效果顯著。另外,對感染結核菌後易發病的高危人群,可進行結核病的預防性治療。因為結核菌可在人體內長期存在,一旦人體抵抗力降低,結核菌就可能快速繁殖,人就可能發病。這些高危人群包括:與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的5歲以下兒童和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治療患者、長期應用透析治療患者、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患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等。
近年來,黑龍江省制定了《黑龍江省遏制結核病行動計劃(2019-2022年)實施方案》。全省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結核病防控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認真貫徹落實,為遏制結核病疫情蔓延,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2019-2022年,全省結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趨勢,全省肺結核報告發病數由2019年的22474例減少到2022年的15525例;共發現並治療管理活動性肺結核患者68419例,成功治療率保持在85%以上,實現了《遏制結核病行動計劃(2019-2022年)》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