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9日訊 日前,記者從市民政部門了解到,去年,民政系統把增進民生福祉融入全市發展大局,集中力量兜底線、補短板、解難題、惠民生。全年共投入資金2.78億元、救助生活困難人員5.82萬人。同時,在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成效。
堅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除救助生活困難人員外,在推動落實急難型臨時救助工作中,共辦理急難型臨時救助833人次,支出資金131.64萬元,並實現異地辦理。2022年新增動態監測對象11877人,累計摸排27939人次,新增低保5507人、特困532人、低保邊緣家庭9722人,臨時救助6040人次。
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全年共組織開展全市性養老機構檢查3次,發現問題74個,已全部整改。關停機構2家,停業整頓1家。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以『家政服務+養老』『物業服務+養老』『社團服務+養老』『機構服務+養老』為路徑,推動家政、物業、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同社區養老融合發展。在主城區建設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試點3個、社區老年餐廳項目5個,打造『15分鍾養老服務圈』。
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按照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不少於18人的標准,核定社區工作者2888人。指導龍鳳區龍鳳鎮前進村、肇源縣頭臺鎮仁和堡村兩個『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建設,合理確定議事協商范圍及參與主體,健全完善議事協商制度,確保創新實驗與基層實際和群眾意願精准銜接,取得顯著成效,各縣區借鑒試點經驗,全面推進村居議事協商工作。
全面強化兒童關愛保護。提昇特殊困難兒童保障水平,全年累計發放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797萬元,市級教育救助資金27.8萬元。開展『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市區困境兒童開展生活幫扶、課業輔導、心理慰藉等服務,惠及困境兒童近200人。
著力打造慈善社工品牌。對全市11家慈善組織進行檢查,將結果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全市已建設社工站66個,開展特色服務項目449個,直接服務群眾10175人。全市新培育社工機構5家,總數達到39家,縣域社工機構實現全覆蓋。依托城鄉社區服務綜合體,建立社區(村屯)志願服務站662個。引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與志願服務並在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注冊,全市已有43.8萬實名注冊志願者,佔常住人口的15.7%。
接下來,全市民政系統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職責、基層社會治理職責和基本社會服務職能,以『民政溫度』標注民生『幸福刻度』,踔力奮發、勇毅前行、守正創新,引領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