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央媒看龍江?黑土地上的『黑科技』
2023-04-29 07:50:5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谷雨一過,作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的東北地區已經從南往北開始春耕。春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戰,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礎。今年,黑龍江、吉林都啟動了『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重點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智慧農業『四良一智』建設,促生產提產能,力爭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那麼,今年東北的春耕有什麼新的變化?在春耕中出現了哪些農業高科技?我們跟隨記者一起去看看。

  這幾天,谷雨節氣剛過,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南縣的農業合作社就開始播種玉米了。這是今年全縣最早播種玉米的合作社,縣裡負責人也趕來幫忙協調。這家合作社今年選種的是一款新的早熟玉米品種,播種時間也比其他的品種要提前十天左右。別看只提前十天,但氣溫和地溫也會低好幾攝氏度。那麼,在這樣的低溫條件下,種子能不能抗凍,出苗率能不能保證呢?別擔心,現在農戶們有了新的秘密武器。

  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南縣田源富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茹彬:主要是包衣,這個包衣特別厲害,種植當中疾病少,就是說在這個春天播早的時候可以抗低溫。

  種子表面包裹的花花綠綠的衣服叫包衣,是一種化學合成的專業種衣劑,能夠起到保護種子、抗寒抗病的作用。這在氣候嚴寒、氣溫偏低的北方地區對春耕播種非常管用。

  種子包衣是一項促進農業增產豐收的高新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殺蟲劑、殺菌劑、復合肥料等多種成分按一定比例均勻包覆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藥膜,不僅能讓種子防病抗寒,還能給種子提供養分,促進其生長。

  以前,這項技術還不夠成熟,沒有推廣普及,種子在播種後,常常因蟲害、不耐寒等情況,死亡率較高。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科研工作不斷進步,這項種子包衣技術也逐漸成熟和完善。當地相關部門在進行調研和試驗後,也針對各地不同情況,對這項技術進行推廣普及。

  在黑龍江,這種用上包衣的種子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很多農戶都選擇購買這種種子,以提高播種成活率。

  每一項種子培育和養護技術的發展進步,都凝聚了科研人員大量的心血和努力。這個看似簡單的種子包衣,其背後也大有學問。

  糧食作物的種子品種有很多,研究人員要針對每個品種的特性,進行專業而復雜的分析,為它量身定做一個適合的包衣方案。而同一個種子品種,也還要根據它實際種植地區的土壤、氣候等條件,進行更精細的分析,制定出最匹配的包衣配方。之後,再經過反復試驗,不斷改良、調整,最終纔能為這個種子確定一款屬於它自己的包衣。可以說,要經歷無數次嘗試和失敗,纔能取得突破和進步。

  在黑龍江哈爾濱市的一家種子研發生產企業,技術人員正在試驗田裡進行一種玉米包衣的播種試驗。

  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農藝技術實驗室主任魯巍:我們每年大概會做千餘份不同處理種衣劑的包衣方案,根據品種特性、種植區域、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制定專屬的包衣配方,這樣的話針對性更好,也會達到更經濟、更節約、更有效的方式。

  為了讓種子包衣技術更好發揮效應,應用於春耕生產,黑龍江省從去年開始每年拿出上千萬資金,對大豆等作物種植面積大、病害嚴重的一些地區,給予農戶購買種衣劑補貼等優惠政策,以促進技術推廣、提高春耕播種質量。

  現在,用上種子包衣技術的農戶們可以選擇很多以前不敢種、擔心不耐寒不抗病的早熟品種。能早播種、早收割,種的糧食和作物就能搶佔商機,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一些有大型機械的合作社還可以利用時間差,用騰出來的農機給其他農戶播種,增加一項收入。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好種子帶來好收成。近年來,為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國家政策推動下,各地都在整合資源,加大對良種培育和養護的科研工作,把好種子牢牢攥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