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壯美春耕圖
2023-05-01 07:43:4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明水:玉米地裡忙播種

宋小冬正在添加玉米種子。高偉 攝

       4月26日,春風習習,走在明水縣的黑土地上,在城北村大田內,農機播種玉米場景隨處可見。隨著機器在田壟走過,身後露出一片油黑濕潤的土壤,播種伴隨著一片歡聲笑語。

  70歲的農民崔義和老伴在現場樂呵呵地看著自家的10畝玉米地,兩名村民駕駛著農機為他們代耕,村黨總支書記於波在現場技術指導。

  『去年我家的玉米產量1700多斤,今年?情好,這幾天搶在雨前播種,出芽率會高。』崔義的老伴一邊查看土壤?情,一邊高興地介紹。

  春光正好,農事正忙。在另一播種現場,村民宋小冬和愛人也在播種玉米。添種、加肥,隨著機車走過,車後是平整的土地。車開出20多米後,宋小冬停下車扒開播種的土地,查看種子間距是不是八寸,肥下的是否適度,種子深度是不是三寸。

  在村裡的另一播種現場,村民許春玲家庭農場正在熱火朝天的播種。兩臺免耕播種機同時作業,許春玲開著三輪車運送機車油料。

  記者看到,遼闊的土地上覆蓋著一層泛黃的秸稈。於波說,免耕玉米的好處就是不犁地、不耙地,適量的秸稈附著在地面上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抗旱保?。玉米免耕播種,既能為黑土『加油』,產量也相對較高,為農戶帶來更高收益。

  明水縣搶抓時令,根據土壤?情,抓住晴好天氣集中開展玉米播種,加快播種進度,力保最佳適宜期播種。全縣玉米面積130萬畝,大約5月10日完成播種。

  北大荒:農機方陣拉開春播序幕

播種現場的集成化農機方陣。蘆長榮 侯越 攝

  春日漸暖,春播正忙。4月29日,在北大荒集團紅星農場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區的玉米播種地號,大馬力機車配備播種機、鎮壓器和噴藥機組成的集成化農機方陣,用一幅『春耕圖』拉開了紅星農場有限公司11萬畝玉米播種的序幕。

  播種現場,農機工人駕駛著大馬力機車牽引著進口精量電控播種機將玉米種子播撒進希望的田野裡。鎮壓機車緊隨其後,將播種後的土地壓的平平整整。噴藥機跟在最後,進行土壤處理,開展封閉滅草作業。

  紅色的玉米種子像一顆顆瑪瑙,以黑土為被,等待著生命的綻放。

  『我們確保農作物100%播在高產期,種子分布均勻、播深一致、到頭到邊。采取播種、鎮壓、封閉滅草一條龍作業,三種機械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做到農業生產各環節緊扣不脫節。並且將大數據應用與春播生產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化農機的作業優勢和精密優勢,確保達到苗齊、苗全、苗勻、苗壯,實現糧食豐產豐收。』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齊雷說。

  黑河:起壟施肥 大豆待播

分層定量施肥作業。

  黑河作為全國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地級市,要扛起穩糧穩豆的政治責任,今年1549.7萬畝大豆種植任務,已全部落實到位。

  在孫吳縣哈屯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種子等生產資料已經入庫待播。合作社負責人王躍龍介紹:『今年所需的36萬斤大豆種子都已完成包衣,底肥已經下地,大豆田已經完成起壟,等待地溫提高播完玉米後,5月6日開始播種大豆,合作社有12臺套大豆播種機械,計劃10天左右全部播完。』

  『今年選用適合當地積溫的優質豆種,大豆種子全部包衣,防止根腐病的發生,提高產量。』孫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奉勇說。

  2023年,黑河市所有涉農政策、資金均向大豆種植戶傾斜,加大再貸款支持,推廣大豆種植專項信貸。增加大豆完全成本保險承保面積420萬畝,嫩江、五大連池實現全覆蓋。做好大豆購銷,中央儲備收購大豆21.8萬噸,省級儲備收購12萬噸,調節儲備收購32.5萬噸,協助社會化收購185.23萬噸。圍繞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解決重迎茬問題等方面,培訓人員3.6萬人次。

  黑河市將全力做好春耕生產工作,確保5月20日前完成大田播種,各類作物全部播在豐產期。

  克山:科技備耕 馬鈴薯種植變輕松

馬鈴薯小鎮。

  4月26日,頂著呼嘯的冷風,雲鷹農業克山地塊項目經理趙宏偉一大早就來到馬鈴薯小鎮萬畝種植基地,帶領技術人員測量地溫。趙宏偉指著一列列90厘米的標准大壟,告訴記者:『我們早就准備好了!去年秋整地時,全部深松了兩遍,達到40厘米左右,用動力中耕機械起壟的同時,水肥一體化的滴灌管直接埋好了,所以現在很輕松,機械設備整修完畢,種子、農藥、化肥均已訂購,這幾天氣溫低,等地溫上來,迅速開始播種。』

  走進位於克山縣河南鄉的農機合作社,各種大型機械設備令人目不暇接。趙宏偉自豪地說:『我們現有12臺播種機、5臺噴藥機、8臺動力中耕機……這樣的「巨無霸」總共有30多臺,保證了所有地塊全程機械化作業。我們的耕地松軟、不板結,透氣性強,每畝含水量都在220噸以上。』

大型農機整修完畢。孫昊 攝

  與農機合作社一牆之隔的克山縣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在國內首屈一指。3000平方米的組培中心、19000平方米的溫室、現代化的實驗室,年產5000萬粒種子,它讓克山商品薯品質一流,奠定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在雲鷹農業的庫房裡,親自檢查自動切種機的總經理王子順告訴記者,公司在克山縣的馬鈴薯生產基地位於雙河鎮一心村和齊心村,今年計劃種植馬鈴薯1.2萬畝,『五一』期間全面開播,這臺切種機1天能切140噸種薯,20天之內就能播完。

  良種、先進農機、技術推廣……在今年春耕備耕一線,科技的力量為雲鷹農業的種植、生產打下良好基礎,給廣袤的克山田野帶來無限希望。

  五常:整地泡田 水稻苗壯

為秧苗澆水。韓波 攝

  春暖花開季,五常市民樂朝鮮族鄉紅揚有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萬畝水稻種植基地裡,一幅忙碌而生動的春耕畫卷正在鋪開。平疇沃野之上,大型農機轟鳴馳騁,黑土深翻起壟,向拉林河畔平展延伸。

  深翻整地馬上收尾,要陸續開始引水泡田,再過五六天,育秧大棚裡的稻苗完成分?,就開始大面積插秧。合作社理事長於殿紅說:『今年我們搶前抓早,3月25日就進行了水稻育苗,稻苗能在棚內長足40天,棵棵都是壯苗。』

  紅揚有機種植合作社的萬畝稻田,位於貫穿五常稻作區的兩大河流——拉林河與?牛河交匯處的三角洲衝積平原上,是五常優質稻米主產區。草甸型黑土松軟肥沃,天然河水灌溉,這裡生長的優質五常稻米遠近聞名。『從育苗開始,全程施用有機肥,采用原生態種植方式,不用除草劑,讓黑土優品五常大米更優質。』於殿紅說。

  走進合作社育秧大棚,一片嫩綠盡收眼底。兩寸多高的稻苗已經分出了四五片葉,長勢喜人。正在查看棚室溫濕度的社員說,5月5日左右開始帶?插秧,這樣的壯苗插進地裡緩苗快、分?快,抗病抗寒能力強,稻米品質優產量高。

  於殿紅告訴記者,合作社萬畝有機稻田全部獲得國內有機認證,其中2000畝同時獲得歐盟有機認證。堅持黑土深翻秸稈還田,嚴格執行有機稻米種植標准,合作社歐盟有機認證稻米每批次檢測都能達到509項零農殘,大客戶訂制種植,擦亮了五常大米品牌。

  據了解,今年五常市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51.1萬畝,進入五月,陸續開始灌水泡田,水稻插秧即將大幕開啟。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