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第33屆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你是冬天裡的一把火》
2023-05-15 18:1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你是冬天裡的一把火

參評項目

重大主題報道

體裁

新聞專題(電視)

語種

作  者

(主創人員)

魏紅影 侯殿東 柳春迪

編輯

莊瑞雪 李莉

原創單位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刊播

單位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黑龍江衛視

《新聞聯播》

刊播

日期

2022年2月20日18時39分

新媒體作品填報網址

  ︵

作采

品編

簡過

介程

  ︶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上,中國冰雪健兒以突破性的優異成

績創造了歷史,這份成績離不開黑龍江的貢獻。

  本專題深入分析了黑龍江為何能擔起這份責任的天然優勢,

並用深情筆墨描繪了一代代龍江冰雪健兒的賡續奮斗,展現

了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高漲熱情。在揭示中國冰雪體育希望

所在的同時,更理性指出了距離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記者多年來一直密切關注冰雪體育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料素

材。編輯提前策劃,幾易其稿,並於冬奧閉幕當天推出報道。

專題層層遞進、結構明晰、深入淺出,既有厚重滄桑的宏觀

敘事,也有直入人心的細節故事。作品跳出本省,站位全球

視角審視中國冰雪體育未來發展,立意高遠,耐人尋味。

  專題播出後,引發多位冬奧冠軍、教練員以及社會各界人

士的強烈共鳴。專題通過極光新聞客戶端等融媒體矩陣播

出後,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奏響了弘揚北京冬奧精神、

『一起向未來』的時代強音。

  ︵

初推

評薦

評理

語由

  ︶

  本篇新聞專題邏輯清晰,內容豐富生動。作者將接地氣的

語言與鮮活的典型事例有機串聯,形成了一篇通俗親切卻

又立意深刻的作品,極富個性特色。尤為值得一提的是,

作品並未僅局限於講述龍江貢獻,而是以更開闊的視角,

冷靜思考了中國冰雪體育如何形成合力一起向未來,並

提出有益的意見建議,彰顯出較高的立意境界。

                               簽名:(蓋單位公章)

2023年 月  日

  《你是冬天裡的一把火》文字稿

  【演播室】主持人:北京冬奧聖火今晚即將熄滅,歷時17天,奮勇的拼搏、驚人的突破、真摯的友誼、精彩的故事接連上演,通過冬奧這扇窗,人們知道了谷愛凌,而不絕於耳的東北話,也讓人們了解了黑龍江。冰雪雖冷,冬奧卻熱在每一個人心頭。北京冬奧會,你是冬天裡的一把火!

  【小片】各國運動員參賽

  【演播室】主持人:北京冬奧會是迄今為止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在全球社交媒體上,北京冬奧會吸引幾十億人次關注。美輪美奐的開幕式、『一墩難求』的橋段、精彩紛呈的比賽、不斷刷新的紀錄,關於北京冬奧會的『熱搜』、看冬奧、聊冬奧,全都是火爆的全民話題。我們來看看,北京冬奧有多火。

  【片花】你是冬天裡的一把火——究竟有多火

  【畫外】北京冬奧會的火熱,首先來自賽場,老將再登場,小將展鋒芒。主場作戰的中國健兒,在短道速滑賽場拼下兩枚金牌,捍衛了傳統優勢;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冬奧『四朝元老』徐夢桃、齊廣璞一飛衝天;歐美選手佔據強勢的雪車雪橇賽道,閆文港奮力一搏,拿下一枚寶貴銅牌;谷愛凌,兩金一銀,讓世界睜大了眼睛;蘇翊鳴,一金一銀,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18歲,18歲,我來到了冬奧會。愛國心依然,報國情不變。冰雪運動的新生代,更熱情,更陽光,更自信,更快樂,他們身上迸發著青春的火焰。

  【現場】冬奧冠軍武大靖:今天第一天,圓夢了。

  冬奧冠軍任子威:為啥就我高興啊,我不哭。我無數次幻想,我站在這我該說什麼,說很多,但是其實到這也沒啥說的了,就是高興了。

  【畫外】特別值得驕傲的是,本屆冬奧會中國的第一枚金牌是由黑龍江籍選手摘得的。

  【現場】奪得首金現場

  【畫外】特別值得自豪的是,本屆冬奧會中國的最後的第九枚金牌也是黑龍江捧來的。

  【現場】隋文靜韓聰奪冠現場

  【字幕+現場】冬奧暖流,又超越了比賽。

  【字幕+現場】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頒花儀式

  【小片】東北話串燒

  【演播室】主持人:全民看冬奧,『北京冬奧第三官方語言』——東北話,也頻繁出圈,又添了一把火。其實,咱們的家鄉話不僅可以說幽默小品,還可以講述勵志故事。正是因為有一批忍得住清冷,耐得住寂寞的奮斗者,纔有了今天北京冬奧的火熱。

【片花】你是冬天裡的一把火——為啥能夠火

  【同期】中國首位速滑世界冠軍羅致煥:那時候別人看不起我們,真的看不起,問我們,你們乾啥去?我們比賽去。什麼比賽?滑冰比賽。你們還參加比賽?

  【畫外】59年前,21歲的羅致煥為中國贏得了第一枚世錦賽速度滑冰冠軍;59年後,24歲的高亭宇為中國贏得了第一枚冬奧會男子速滑金牌,稱得上祖孫的兩位冠軍,來自同一個地方——黑龍江省伊春市!

  【現場】高亭宇奪冠

  【畫外】作為中國最北的省份,黑龍江有半年的結冰期。首屆全國冰上運動大會在這裡舉行,中國第一支省級速滑隊在這裡誕生。『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開展了40多年,近百分之九十的學校開設冰雪體育課程。黑龍江更是以參與冰雪運動總人數,冬奧會金牌總數、獎牌總數的絕對優勢領跑中國冰雪運動。

  【同期】香港游客陳炎彬:我在冬奧會經常聽到黑龍江的消息,很多人纔都是黑龍江出來的,你們黑龍江人纔真棒!

  【同期】上海游客盧偉濰:在出租車上也聽到廣播在播黑龍江的運動員,為我國冬奧斬獲了很多獎牌,厲害!

  【現場】冬奧冠軍范可新:感謝黑龍江領導,感謝我們七臺河市領導!他們把我們的後顧之懮全都解決了,讓我們在場上奪金牌,所以我們每天訓練都是拼的狀態。

  【畫外】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由黑龍江省組織的一批冰雪運動領域推薦性國家標准獲批正式立項。

  【同期】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主任孫為民:黑龍江省全力支持冰雪運動標准化工作,用較高的效率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畫外】一項了不起的事業後面,一定站立著巨人。在黑龍江省最小的地級城市七臺河,有一座為了紀念短道速滑教練孟慶餘而命名的『慶餘公園』。

  【同期】七臺河短道速滑冠軍館講解員關厚焱:孟教練當年在訓練隊員的時候,每天凌晨三點就要起床到冰場去澆冰。澆完之後身上都是冰,只能別人用木棍,幫他把身上的冰敲碎。

  【畫外】孟教練2006年不幸以身殉職,讓人稍感安慰的是,孟慶餘畢竟看到了七臺河成為冬奧冠軍城,看到了自己的親傳弟子楊揚為中國奪得了第一枚冬奧金牌,看到了如同女兒一樣的王濛馳騁賽場,為國爭光。

  【同期】冬奧冠軍楊揚:我們一直在傳承著冰雪前輩的精神,努力拼搏,不忘使命。

  【同期】冬奧冠軍王濛:為國家去做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那你就應該讓國旗昇起來。

  【現場】徐夢桃淚灑領獎臺

  【演播室】主持人:看國旗昇起來,聽掌聲響起來,我們心中有無限感慨!1994年3月,速滑運動員葉喬波靜靜地躺在手術臺上,她的左膝蓋兩側的韌帶和髕骨早已撕裂,德國醫生從喬波的左膝蓋裡取出了八塊碎骨頭,就是這個中國姑娘在1個月前的冬奧會上,獲得了一枚寶貴的銅牌。

  而這屆冬奧會,包括9枚金牌在內的15枚閃光的獎牌掛在中國運動員的胸前,光榮啊!難怪北京冬奧會成為『冬天裡的一把火』!但是,怎樣纔能使冬奧之火持續燃燒呢?

  【片花你是冬天裡的一把火——如何繼續火

  【畫外】縱觀近六屆冬奧會,挪威、德國、美國、加拿大一直是獎牌榜前五名的常客。世界冬奧金牌,挪威屬第一。辦冬奧不是一錘子買賣,不能辦過之後就成了『寂靜的山林』。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要實現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同樣極北的地理位置,同樣每年有近半年的超長雪季,人口數倍於挪威的黑龍江,該如何重點發力呢?

  【同期】黑龍江大學體育部教授唐雲松:進行全民的基礎的冰雪教育,以及一個卓越人纔的培養計劃。黑龍江省一共有11個專業和31個專業布局,來開設系列的冰雪系統相應的培養。在學校教育以外,還繼續要進行社會的培養體系,冰雪場館的相應配套設施的完善來保障,還有科技的保障。增強人的基本的運動技能的提昇,基本素質的提昇和基本適應能力的提昇,以及競爭力的提昇。

  【同期】黑龍江省冰雪產業研究院院長張貴海:未來如何加強我們黑龍江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方面,你比如說體旅融合這方面我們要加大力度,產生一個共同的1+1>2的這種產業模式。同時還有一個我們未來這個裝備方面上,加大我們體育、冰雪和科教的融合,變成一種產業推廣行為,讓它在我們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場館都能得到應用和推廣,應該是就能成為全國發展火車頭、領頭雁。

  【演播室】主持人:奧林匹克運動提倡人人參與,而奧運會,特別是冬奧會的獎牌數,恰恰也印證著國家的綜合實力。中國經濟蓬勃向上,但是冰雪運動並不普及。我們來看一下地圖——在我國適合開展冰雪運動的,其實不只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還有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等。另外,隨著冰雪運動的室內化,可以有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參與到賞冰樂雪的活動中來。雖然你不生在雪鄉,但也有可能成為這項運動的高手。

  【現場】冬奧冠軍齊廣璞:這枚金牌不僅屬於我自己,也屬於我們整個團隊。因為這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很感謝他們一直幫助我。今天我做到了,我讓我們的五星紅旗再一次飄揚在最高處,謝謝他們。

  【演播室】主持人:很高興那麼多冠軍都說著我們的家鄉話,更高興齊廣璞說的不是東北話!發展中國冰雪體育運動,沒有黑龍江不行,沒有東北不行,但是只有龍江,只有東北也是不行的!希望這屆冬奧會,到處都能聽到的東北話,只是報春的梅花。偉人毛澤東在《詠梅》詞中寫到: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責任編輯:江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