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訊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5月的塞北花都,正迎來萬朵玫瑰競艷,芬芳上市的季節。
修剪、定數、打捆……在肇源縣和平鄉塞北花都花卉種植園區一玫瑰種植戶的生產車間內,長長的工作臺上,堆滿了密密匝匝的玫瑰花花朵,整個車間花香四溢,工人們正在熟練地做著鮮切玫瑰花銷售前的最後准備工作。而在花卉種植大棚內,花農們還在對陸續上市的玫瑰進行剪切。

花農們對陸續上市的玫瑰進行剪切。
和平鄉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德新告訴記者:『為了迎接即將舉行的第五屆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今年園區裡的玫瑰花本月初就開始上市了,比往年早一些。到現在,已經陸續上市了1000萬支。我們熱烈歡迎來參加盛會的五湖四海的朋友,伴著一路花香,到我們塞北花都賞花、摘花、吃綠色農家菜。』
多年來,和平鄉黨委幾屆班子立足鄉情實際,按照『抓好黨建促發展,抓好發展促黨建』的工作思路,圍繞建設花園式鄉鎮的目標,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把花卉產業作為立鄉產業,於2009年建設了塞北花都花卉園區,在全市率先探索發展寒地花卉種植。經過10年的發展,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的『芳香』之路。
塞北花都花卉園區棚室現已發展到了675棟,其中冷棚635棟,溫室40棟。主要種植玫瑰、北美冬青等18個鮮切花品種,新引進荷蘭玫瑰專利品種9個,國內專利品種2個,食用玫瑰品種3個,年產鮮切花3200萬支、產值達240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哈爾濱、長春、大慶等城市,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玫瑰鮮切花生產基地。
玫瑰花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農戶創收致富,也促進了該鄉旅游業的發展,玫瑰花成為吸引游客的『招牌菜』。
今年,和平鄉繼續在擴大花卉產業種植面積上做文章,重點推進四項工作:
一是謀劃黑龍江和平花卉文化旅游產業園項目。立足花卉產業,打造玫瑰采摘、古榆欣賞、農產品采摘農業觀光一日游。
二是謀劃純手工玫瑰黏豆包加工廠項目。計劃投資160萬元,建設一處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年生產加工8萬斤的玫瑰豆包加工廠。
三是謀劃加工玫瑰花烘乾項目。計劃招商引資建設一處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年生產加工玫瑰烘乾花200萬支的加工廠。
四是謀劃玻璃幕智能化連棟溫室花卉大棚項目。規劃建設一處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集花卉種植、鮮切花生產、系列產品加工、科技研發、農業旅游采摘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現代化玻璃幕智能化連棟溫室大棚。
未來幾年,塞北花都花卉園區將延長產業鏈,建設鮮切花產業集中區和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把園區建成集旅游觀光、鮮花生產、食用花卉加工於一體的特色花卉產業基地,讓寒地鮮切花產業在中國的北方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