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5月24日訊 空中白鸛飛、魚兒水中游、黑熊出沒林間、游人徜徉濕地,這是當下黑瞎子島的現實寫照。
2016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瞎子島,實地察看這裡的保護與開放開發總體規劃,作出重要指示,黑瞎子島重在生態保護,在保護基礎上建設一些基本的基礎設施和發展旅游,並希望黑龍江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擴大對外開放。
至此,黑瞎子島全面走上生態保護和開放建設之路。
夏至,黑瞎子島迎來最美季節
『現在黑瞎子島的魚老「厚」了,自開展常態化增殖放流以來,累計放流魚類超千萬尾,只放不撈。隨著魚增多,鳥的數量也劇增。自2014年島內開展重點候鳥保護行動以來,鳥類由173種增加到225種。島內還通過疏通水系52處、綠化種植10萬株,恢復生態面積2300畝。現在的黑瞎子島野生動物自由出沒,呈現人與自然共生的和諧畫面。』黑瞎子島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宋立坤說。
夏至,黑瞎子島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塔頭墩復蘇、烏拉草發芽,鳥兒展翅翱翔,魚兒暢游湖泊。
『黑瞎子島早年因熊得名,近年來生態環境好轉鳥類數量增多,這裡又因鳥揚名。』站在一處『熊出沒請注意』的遇熊警示牌前,宋立坤說:『現在偶遇野熊不易,但曾經難覓蹤跡的東方白鸛、白尾海雕等國家一類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在黑瞎子島上已隨處可見。』
黑瞎子島上生活著多少種鳥類,哪些鳥類是冬候鳥、哪些鳥類是夏候鳥、哪些是留鳥,春天東方白鸛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間產卵、幼鳥什麼時間出殼、小鳥什麼時間出巢……嘮起黑瞎子島上生活的各種鳥類,黑瞎子島管委會環保林業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李慧勇如數家珍。
李慧勇從部隊轉業就到黑瞎子島管委會從事濕地保護工作。面對新的挑戰,他從零點起步,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很快適應了工作。從當初濕地保護工作的門外漢,如今成了濕地保護領域的專家。
島上的生活枯燥乏味,但李慧勇卻樂在其中。
為保護好黑瞎子島這片碧水藍天,以及在這片濕地中生活的各種鳥類、魚類,撫遠市在島上實行最嚴格的禁漁禁獵管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與巡護員在保護區內巡護,清理非法捕撈網具,看似枯燥,其實不然。』李慧勇介紹:『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看到黑熊過江、?子過道,還是白鸛展翅的精彩場面。』
『這裡既是魚類洄游通道,又是東北亞鳥類遷徙通道和繁衍棲息地,這片濕地是魚、鳥的天堂,野生動物的樂園。』李慧勇介紹,黑瞎子島魚類資源豐富,引來了以各種魚類為食的水鳥。今年黑瞎子島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了國家一類保護野生動物虎頭海雕,數量達到16只,今年春天在黑瞎子島棲息的東方白鸛種群體數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各種花鳥魚蟲的叫聲在這裡組成了一首大自然的協奏曲。
旅游,感受綠色之美和諧之美
走在黑瞎子島濕地公園木棧道上,放眼遠眺,山水樹木渾然一體,天在湖中藍,雲在水中漂,空氣中彌漫著花草的清香,耳邊是清脆的鳥鳴,碧草蒼蒼,游人如在畫中。
在設定『綠色生態旅游島』建設目標後,黑瞎子島管委會堅持推進綠色發展,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型旅游景區為基礎,拓展出了豐富多彩的生態旅游產品。黑瞎子島先後創建了黑瞎子島旅游區、探秘野熊園國家4A級景區,島內已塑造出『水中有魚、空中有鳥、草中有熊、全島皆是濕地美景』的良好游覽環境,真正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島嶼。2011年旅游開放至今,累計接待游客超240萬人次。
熊園裡的熊完全在野生環境中生活,『從小到大,從選擇配偶到生育熊娃都是自由的,沒有人工乾預!』宋立坤說。
站在熊園監控屏前,經常能看到許多有趣的畫面,有大熊直立行走的,有熊孩子打鬧的,有獵食野豬的,還有捉魚的。除了熊,監控視頻中還能看到?子、馬鹿、野豬、水獺等。
近年來,按照《黑瞎子島保護與開放開發總體規劃》,黑瞎子島管委會在完成黑瞎子島旅游區、探秘野熊園4A級景區創建基礎上,全面啟動了國家5A級景區爭創工作,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在建設綠色生態旅游之島的同時,撫遠實施新時代沿邊開放開發專項行動,建設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旅游島和新時代高水平開放的國際貿易島,加快建設『開放龍江』,著力打造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