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5月25日訊 夏初時節,落日時分,驅車行駛在鄉間小路上,道路兩側樹林陰翳,水稻田裡波光粼粼。遠處一架架白色的『大風車』在微風的吹拂下緩緩轉動……這轉動的『風車』,不僅轉出了清潔能源,更轉出了一條產業鏈。
循著『大風車』塔筒上『中國一重』的字樣,記者來到位於齊齊哈爾富拉爾基的一重上電(齊齊哈爾)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重上電)永安風電場。『這裡共有22臺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100兆瓦。自2022年11月全容量並網發電以來,截至目前累計發電1.7億度,創效5000餘萬元。』一重上電綜合部部長段海成說。
一重上電是中國一重集團和上海電氣集團攜手成立的新公司,致力於風電產業的開發、建設、運行和維護,是一重集團進軍新能源建設運維的先行者。
段海成說,中國一重聚焦主責主業,以裝備制造為切入點,做主機、葉片、塔筒等風機裝備,由此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實現了由風機到風場的全產業鏈布局。2020年4月,一重上電應運而生。
經過3年的發展,一重上電已取得風資源指標1100兆瓦,累積核准風資源600兆瓦。目前,龍江(一期)300兆瓦風場正在施工建設,預計今年底並網發電。
溯『鏈』而上,在位於中國一重集團廠區內的大型裝備制造廠風電班,工人正在對6.25兆瓦風機設備的輪轂進行調試。
『我們主要承擔風電產品主機和輪轂的裝配任務,承制的機型從2.0兆瓦到7.15兆瓦不等。風電行業發展較快,機型越來越大,目前年產量可達到800多臺。』大型裝備制造廠廠長付瑞明說,我們的客戶包括華電、上海電氣、中石油、中廣核等。
涉足一個全新的行業很難,但得益於在裝備領域幾十年的積累,中國一重用3年的時間在風電產業上實現從零到有,迅速形成全產業鏈的同步推進。
2022年5月25日,一重龍申(齊齊哈爾)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重龍申)首支風電葉片正式下線,標志著中國一重基本形成了覆蓋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風場建設、運維服務等全產業鏈體系。
過去的發展中,一重習慣於和金屬材料打交道,但風電葉片的生產需要使用非金屬復合材料。『復合材料密度低、重量輕、可設計性強。葉片輕了,不僅可以減輕塔筒的負荷強度,也更加容易轉動。』一重龍申總經理徐戈說,『我們現在做的89米的葉片重量可達到25.6噸,要比鋼材料的葉片輕很多。在經過靜力載荷測試、疲勞測試等系列測試後,其使用壽命可達20年。』
自去年第一支風電葉片下線以來,一重龍申已累計生產葉片260多支,產值近1.2億元。
齊齊哈爾風資源優勢明顯,是全國首批3個『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之一。未來,中國一重將依托制造優勢,打造產業鏈,實現高質量、高安全、高可靠性和高發電量的風電機組交付,科學合理開發風電資源,帶動齊齊哈爾經濟發展,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