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2023-09-11 08:0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11日訊 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年學子要樹牢科技報國志向,刻苦學習鑽研,勇攀科學高峰,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綻放青春光彩。

  『總書記重視青年人纔,對我們寄予厚望。』『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對未來的科研之路充滿信心。』……哈工程航建學院科創團隊師生備受鼓舞,他們紛紛表示,將堅定不移地攀登科研高峰,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傾注青春力量。

  不久前,哈工程航建學院的一支學生科創團隊為保護海洋環境、推進『雙碳』目標,研發出一款全球首創的誘導型涂料,被行業專家稱為『一項顛覆傳統認知的海洋工程防腐技術』。他們讓海洋生物變身『海洋衛士』保護海岸工程,同時也保衛著海洋生態環境。

  在哈工程航建學院呂建福等教師指導下,由該團隊與校外聯合完成的《海洋保衛者——重防腐與生態修復一體化海洋工程涂料》項目,將海洋生物與防腐涂料相結合,大幅度提昇海洋工程耐久性的同時,多方面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該項目曾獲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

  團隊隊長、哈工程航建學院學生黃建濤說,『我們利用海洋生物「變身」防腐涂料,促進海洋生態修復,減少碳排放,甚至負碳排放的目標,是我們項目最具特色的創新點。』

  在科研工作中如何找到創新點,讓科技人纔創造力競相迸發?

  『那就是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破一個個技術難關,克服一個個極限考驗,在攻堅克難中不斷追求卓越,創造出有價值的原創性成果。』黃建濤說。

  幾年前,在團隊老師呂建福帶領下,團隊成員前往山東青島進行實際工程考察,發現青島市南區海域棧橋附近的一些工程建築,存在嚴重的鋼筋混凝土腐蝕情況。

  考察中團隊成員發現,海域附近附著有牡蠣的工程結構很少出現鋼筋鏽蝕情況。並大膽判斷:牡蠣也許能大大降低海水對鋼筋混凝土的腐蝕。取樣檢測後,黃建濤大膽假設,『要是能有一種可以把牡蠣誘導附著在表面的材料,應用到鋼筋混凝土工程表面就好了。』

  『那就開發一種誘導牡蠣附著的涂料吧!』目標被團隊成員不約而同地提出來。

  『對海洋工程、艦船裝備而言「百害而無一利」,這是過往文獻對牡蠣類海洋生物的判斷,更沒有其他變害為寶的相關文獻可參考,這項研究幾乎是顛覆性的,過程的艱難可想而知。』團隊成員介紹。

  『創新是一條未知的道路,但是我們堅信方向對了,就一定能夠成功。』黃建濤說。試驗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情況。如某些誘導劑可顯著提高牡蠣附著數量,但涂料強度、流動性會大幅降低;有些誘導劑會大幅度延緩涂料固化時間,需要進一步改良誘導劑的性能纔能實現目標。

  為驗證涂料對牡蠣的誘導能力,黃建濤等6人先後在青島進行近3個月的牡蠣幼蟲附著試驗。沒有試驗設施,一切都需要自己動手解決,水池搭建、牡蠣幼蟲損失、水池氧氣供應不足、海水溫度不夠……盡管試驗一次次失敗,團隊成員卻從未想過放棄。

  終於,團隊開發出重防腐與生態修復一體化海洋工程涂料。團隊自主開發誘導劑,能促進海洋中的牡蠣幼蟲在工程結構表面附著生長,形成致密保護層達到防腐目的。同時,由於牡蠣的濾食作用,因而具有淨化水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優化海洋環境等功能,該產品具有很高的生態修復價值。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而創新的意義在於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讓事物發揮出其有益於人類、有益於自然的一面。』黃建濤說。

  據介紹,此項技術能大大降低總碳排放,能夠在投入應用後實現海洋環境保護,並為全球海洋潮差區鋼筋混凝土防腐技術進步作出貢獻。碼頭、跨海大橋等海底工程結構建築及生態海岸建設都可以使用該涂料,實現海岸工程50年以上服役壽命,修復局部海洋生態的目標。

  近年來,團隊積極對接海岸工程相關項目,讓『海洋衛士』真正發揮作用,保衛海洋生態環境。

  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以敢為必成、開放合作的創新理念,真刀真槍開展創新實踐,讓牡蠣軍團變身『海洋衛士』,讓青春在服務海洋生態保護中綻放灼灼光彩。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