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6日訊 4月初,牡丹江市民政局全面開展『民政牽掛·敲門行動』,將溫暖和關愛送到困難群眾家中。行動啟動以來,共走訪困難群眾30040戶,解決急難愁盼問題439個。
東安區新安街道街道乾部、社區工作者,與已走訪人員中的11名困難群眾『結對子』,入戶探訪15人次,了解他們的衣食住行醫等方面問題。
西安區專糧社區采取『逐戶摸排、分類告知、集中建檔、逐個銷號、分級督導』的『五步閉環工作法』,有效解決工作中的難題。社區工作者張威在走訪時發現有一戶獨居的朝鮮族老人,『老人患有多種疾病,子女都在韓國。了解情況後,我決定和老人結對子。』張威說,她和老人在韓國的孫女加了微信,及時告知老人的生活近況,當上了他們之間溝通的橋梁。
『敲門行動』也是進一步完善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的有效舉措。家住在綏芬河市的孔老先生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女兒一起生活。通過『敲門』走訪,綏芬河市民政局多方協調解決了他們家低保異地戶籍申請增加家庭成員問題,讓老人一家得到生活保障。
市民生活中的困擾各有不同,社區工作人員積極探索解決方式,既做好『服務員』,也當好『組織員』和『協調員』,聚集服務群眾的合力。
陽明區公園社區通過『黨建共享家@』服務模式,多角度收集社情民意形成『需求清單』,切實發揮好『共建單位+慈善會+社會組織+兩代表一委員』六方合力,匯聚為民服務『資源清單』,通過資源與需求的精准匹配形成為民辦事『項目清單』,定期召開社區協商議事會,按照由易到難、分類推進的原則,逐個推動解決,有效提昇居民群眾滿意度。
為了積極回應困難群眾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民政部門需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推動資源動員社會化、資源配置精准化和救助服務專業化,切實惠及最有需要的困難群眾。
愛民區慶旺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怡馨園谷姓老人時,了解老人因車禍造成失能常年臥床。老人的兒子說:『母親常年臥床,我日常也只能為母親簡單擦擦身子,衛生間又冷又小,給母親洗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真是一種奢望。』
在了解這種情況後,慶旺社區工作人員與專業的助浴服務隊進行對接,帶著專業助浴器來到老人家,為臥床老人洗了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