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
記者采訪發現,各地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建成產業、形成集群,『菜籃子』更充盈,『果盤子』更豐富,一個個『鄉字號』『土字號』創響,產業發展向標准化、市場化、品牌化轉變,政府服務由注重支持生產向支持產業後端延伸,利益聯結向全產業鏈利益合理分享轉變……鄉村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打出『綠色牌』,延長產業鏈,特色農產品亮品牌、漲身價
黑龍江省湯原縣的稻田裡,機聲轟鳴,幾臺無人插秧機正在作業。『寒地、黑土、山泉,湯原大米是合作社發展的底氣。』靠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好招牌,香蘭鎮慶豐村黨支部書記初志國發起成立水稻種植合作社,入社村民186戶。
為保證大米品質,初志國邀請黑龍江省農科院專家現場指導,傳授綠色種植新技術,農藥減量控害、化肥減量增效,施用生物有機肥,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來防控水稻病蟲害。『綠色稻米成了新招牌,帶動鄉親們鼓腰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1.5萬元。』初志國說,目前合作社共有綠色水稻示范田555畝,有機水稻示范田105畝。
『種有機稻已經第五年了,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豐慶然大米,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稻訂單多了不少。』初志國說,按照產業發展規劃,預計2025年,慶豐村將發展有機水稻2525畝,平均每畝增加效益466元,人均增收2566元,輻射全村水田面積98%以上。
走進離合作社不遠的大米生產工廠,記者看到稻谷先進入機器清理,灰塵、雜質很快被自動分離,隨後進入烘乾機烘乾,經過碾米、拋光後,晶瑩剔透的大米裝袋封口後整裝待發。
『湯原大米』是湯原縣的特產,當地積極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全縣水稻種植面積105萬畝,大米加工企業38家,12家企業獲批使用「湯原大米」地理標志專用標識,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了89.7萬畝,水稻總產量45.4萬噸,產值10.9億元。』湯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明坤介紹。
延長農業產業鏈,農產品加工是關鍵。田間連車間,更多『原字號』變成『深字號』。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9.14萬億元、增長3.6%左右,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2%,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有望達到80%。
向產業融合要效益,打造全產業鏈條,帶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
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引導資金、人纔、科技等要素配置,進一步夯實鄉村產業基礎,激活發展新動能。今年一季度,全國新批准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農業產業強鎮,農業園區建設提檔昇級。
在黑龍江省方正縣,總投資5000萬元的方正銀鯽現代漁業園區正在加快建設。該項目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建成後,可年產方正銀鯽『夏花』5億尾。
方正縣漁業資源豐富,方正銀鯽出肉率高、抗病力強、生長快、個體大,是農業農村部門連續多年推介的優質農產品。站在方正銀鯽原種場魚塘邊,負責人李廣春雙手捧著色如銀錠的鯽魚,臉上綻開笑容:『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一定抓住時機好好乾。』
為了讓方正銀鯽更快走向市場,李廣春在縣裡扶持下,積極與大專院校、企業等合作,從提高科技含量、擴大品牌知名度入手,增強原種場的生產和推廣能力。目前原種場養殖面積285畝,年產方正銀鯽『水花』1億尾,原種『夏花』5000萬尾,輻射帶動養殖戶500多戶,發展養殖面積4萬多畝,產值2000萬元以上。
農業農村部提出,今年將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突出『土特產』要求,實施全國鄉村重點產業提昇行動,建立完善工作推進體系,加快農業全鏈條昇級。支持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推介一批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