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7日訊 明媚初夏,奼紫嫣紅。走進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以下簡稱尚志管局)尚志林場寒地林果示范基地,萬餘株果樹整齊排列,繁花嫩葉間,豆粒大的果實隱藏其中,預示著今秋的好收成。
果林花開引客來
自打進入開花季,寒地林果示范基地引來不少村民『圍觀』。
『寒地林果好種嗎?成活率高不高?能不能越冬?』 『我家沒那麼大地方,只種幾棵能不能活?』 『這個品種產量怎麼樣?畝產能達到多少斤?』……
基地負責人周曉明每天都要回答村民們各式各樣的問題。
『寒地林果抗寒、抗旱、耐瘠薄,非常適合咱們尚志本地的土壤種植。』周曉明告訴記者,尚志管局從2021年開始布局寒地林果產業,目前兩期工程共建設寒地林果基地270餘畝,栽植寒地林果5萬餘株。
『去年我們在遭遇凍雨和倒春寒兩次極端天氣的情況下,仍全面掛果,收獲了2.5萬斤果子,相信今年會產得更多。』對於寒地林果的收成,周曉明信心滿滿,『寒地林果通常在第四年至第五年進入盛產期,屆時產果量將達到40萬斤至50萬斤左右,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片片林果,不僅扮靚了林區景色,也讓遠近村民收獲了實惠。
『春季時,我們需要對果樹進行整枝、抹芽;入夏後,要為果樹噴藥、防蟲,進行果樹管理;秋季還要采摘、裝箱、銷售。這些工作都是僱用周邊村屯的百姓來乾的。』尚志林場場長李延海介紹,去年一整年,尚志林場僱傭了周邊村屯人工200餘人次,解決了不少剩餘勞動力問題。
家住民主村的馬立東今年50歲,他從2021年起就在基地打工,整枝、抹芽、打藥、采收,一系列工作非常嫻熟,平均每月都能賺上4000元左右。
『農閑時人工費120元/天,農忙時要漲到150/天。村民們不僅能收獲短期效益,還能學到果樹管理技術。果樹好不好照顧,能不能賺錢,他們心裡比我都有數。』李延海笑著說。
『南果北移』種苗變『金苗』
走入尚志管局小九林場寒地林果苗木繁育基地,棵棵果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自己精心培育的苗木比外面采購的質量要好很多,我們的果苗成活率能達到97%以上。』小九林場場長周冠軍介紹,小九林場每年可繁育林果苗木50餘萬株,為尚志管局及周邊村屯發展林果產業提供了充足保障。
前不久,帽兒山鎮呂家圍子村的村民,從小九林場購買了600多棵雞心海棠樹苗。
『呂家圍子村依托帽兒山景區資源優勢,家家戶戶開起了農家樂、家庭小旅館。他們在我這買樹苗,栽在房前屋後,既美觀,到秋天還能讓游客采摘,一舉兩得。』周冠軍說。
在小九林場的苗木繁育基地內,排列著幾十個嶄新的苗木大棚,粉色的桃花在溫暖的棚內盡情綻放,惹人喜愛。
『這是我們的「南果北移」項目,培育了桃子、苹果等南方品種。拓展多品種的林果苗木,可以讓林果產業更豐富。』周冠軍告訴記者,目前大棚只用於示范,雖然棚內的樹苗已經過了一冬的歷練,但仍處於經驗積累階段,『常有村民來問,想要買苗,但我們都沒有賣。一定要自己研究好,確保成活率、結實率,纔能賣給村民,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在尚志管局元寶林場,還有240畝寒地林果大苗繁育基地,生長著10萬餘株龍豐、海棠果樹大苗,煞是壯觀。
『我們在小九林場苗圃培育幼苗,在元寶林場戶外栽植大苗,待樹苗成長至成熟後再賣給村民,這樣會讓他們更快享受到豐收的果實。』周冠軍說。
前有栽培示范,後有苗木保障,尚志管局打出的這套『組合拳』,讓村民們發展林果經濟的底氣更足、更放心。
林果采摘掀起旅游熱
遙望滿目繁花點點,仿佛看見了秋日的碩果累累。
『去年秋天我們舉辦了「尚志管局首屆寒地林果采摘節」,吸引了近千名游客慕名而來,大家在這裡采摘、品嘗鮮果,呼吸林區的新鮮空氣,玩得非常盡興。今年我們想再豐富一下采摘節的形式,通過寒地林果項目,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林區的美景,從而帶動周邊旅游業發展。』李延海說。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尚志管局將積極探索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打造具有特色的寒地林果品牌,以提昇分級初選、精深加工和冷鏈貯運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寒地林果附加值,努力實現林地經濟效益最大化。
『我們將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落實全省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發展目標,在省林草局的指導下,積極推進林果、林菜、林藥等林業產業發展,達到「既長葉子、又漲票子」的目標。同時結合采摘、觀光、森林康養、休閑度假等慢生活方式,打造田園綜合體和一體化旅游經濟帶,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獨具特色的林業產業新業態,以更多方式讓人們享受到美麗林區的生態建設成果。』尚志管局黨委書記、局長李貴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