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
高考結束了,
許多考生表示:終於自由啦!
其實人生的『大考』纔剛剛開始,
什麼是你高考結束後最想做的事?
如何在閑暇、寬松的『高考後』時光
選擇一段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
高考後,考生、家長應該注意什麼?
『安全第一』不能忘
省教育廳官微提醒
全省高考生及家長,
牢記以下十條安全提示,
願考生們快樂平安健康地度過
人生中這個最輕松的假期!
疫情防控
高考結束了,但是疫情防控也不能忽視。堅持做好個人衛生,進出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居家的時候要保持空氣質量優良,勤通風,定期消毒;無論在飯店還是在家用餐,提倡『餐具專用、合理分餐、使用公筷』;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若發現發熱、乾咳、乏力等不適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預防溺水
高考過後,氣溫比較高,一灘清水確實誘惑很大,但是千萬不要貪一時清涼而不顧自身安全,到一些非正規游泳場所游泳。發現有人野泳要及時制止,發現有人溺水切勿盲目施救,要量力而行、科學施救。
預防雷雨、山洪
夏季,暴雨山洪頻發,同學們要注意防御雷雨、山洪。不要在樓頂等建築物頂部玩耍,也不能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大樹下避雨,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交通安全
切記未成年人駕駛機動車不僅是不安全,更是違法行為;已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的同學,切莫酒後駕車。騎車時要遵守交通規則,乘坐車輛時一定要系好安全帶,要切記『安全帶就是生命帶』。坐出租車時,要乘坐正規出租車,在上車前要記住車牌號碼,切莫貪圖便宜搭黑車。
出游安全
選擇正規的旅行社、乘坐正規的車輛、入住正規的酒店,到安全、適宜的地方旅游。不要獨自外出旅游,和同學出游要及時和父母溝通。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搭伴出游,外出游玩要將詳細行程告知家人。旅游過程發現安全隱患要及時向旅游監管部門反映。
聚會安全
切記飲食衛生安全,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飲酒更不要酗酒。在公共場所聚會時,要留意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遵守聚會地點的防火規定。
預防詐騙
高考結束後,考生和家長可能會接到通過電話、短信、微信、QQ等方式,以辦理花錢可改高考成績、篡改考生志願、分數不夠花錢可『補錄』、退還學費、幫忙申請助學金和高考補貼、提前發放錄取通知書等為由的各類詐騙信息,千萬不要輕易相信,要及時向學校和老師求證。對於非正規渠道的招生信息,要及時向有關學校和教育部門核實。
身心安全
考試結束後,很多學生喜歡和同學互對答案,考試內容可以交流,但是心態要擺正,不要過度影響自己的情緒。高考後,建議家長要適當地留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合理詢問考生的考試情況,適時鼓勵和開導孩子。由於過長時間的緊張學習給孩子帶來壓力,考生會承受一定的心理負擔,家長可帶孩子去戶外散心,放松心情,調整不良情緒。擺脫了高考的束縛,許多考生通宵上網,不分晝夜地瘋玩,考後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不要過多沈迷網絡,不要過度放縱自己。
打工安全
高考結束,有些考生會選擇兼職、實習等工作充實自我、積累經驗,在尋找暑期工作時,一定要擦亮雙眼,警惕用工陷阱。防止『黑中介』的詐騙,不隨意相信網絡上的兼職廣告,防止陷入傳銷陷阱。暑期社會實踐要事先了解實踐單位的情況,與實踐單位明確有關法律事項,謹防被騙。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及時提醒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個人信息安全
高考結束後,考生們將會經歷很多值得紀念的時刻,不少人喜歡拍照曬到朋友圈,與大家分享喜悅。小編提醒考生及家長,准考證、身份證、考生號和密碼、成績單和成績查詢頁面、高考志願填報表、錄取通知書內容頁等千萬不要曬,要時刻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家長也要『幫幫忙』
考後孩子要做好心理調適,
父母更是要做好陪伴與引導。
家長們需要注意些什麼?
來看看小編整理的4條建議
1.首先要淡定
對考生而言,預估分數出來後最難過的一關是家長關,尤其是對考砸了、『發揮失常』的考生,家長的反應與態度十分重要。有時候,家長的咒罵、責備,都可能讓孩子那本已難受至極的心痛上加痛,生出自暴自棄的念頭來。所以,家長的淡定最重要,這一點最難做到。
2.允許孩子發泄情緒
無論是孩子成績如何,高考都是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對於這一段生活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正面的也好、負面的也好,都需要發泄出來,家長需要耐心地傾聽。
3.填志願尊重孩子的選擇
分數出來後,填志願就是最大的一件事了,『大包大攬』和『甩手掌櫃』都不好。如果將填報高考志願比喻成一場戰役的話,那麼家長、親戚朋友都只不過是『參謀』而已,戰役的『司令』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孩子——考生自己。所以,你應該做的事是積極收集信息、整理資料,為孩子做一個合格的『作戰參謀』,尊重孩子的選擇。
4.和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
選擇在一個比較正式的地點,比如一個環境很好的茶館,或是飯店的一個雅間,坐下來平等融洽地和孩子做一次深刻的成人談話,舉行一個小小的成人儀式,與孩子好好地安排和規劃一下。當然除了這儀式,還可以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並幫助孩子一起梳理其想法、規劃,讓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可以怎麼做,並明確自己人生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