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主題教育 | 為了邊陲小鎮一條路……
2023-06-19 09:57: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鄭心傑 楊桂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19日訊 歷經數載,幾番周折,饒蓋公路5月初全面開工建設。日前,饒河縣副縣長閆序波代表縣委縣政府給省自然資源廳送去一封特別的感謝信,感謝省自然資源廳對邊陲人民的關心愛護和對邊境地區發展的鼎力支持。

  邊陲小城饒河至今未通鐵路,也沒有高等級出口路,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交通瓶頸,是饒河縣委縣政府殫精竭慮的大事。

  『饒蓋公路前身為依饒公路,始建於2007年,由於年久失修,路面破損嚴重且設施落後,翻修擴建迫在眉捷。』饒河縣政協主席谷慶華介紹,時任常務副縣長的他牽頭負責饒蓋公路項目,2019年由省發改委予以立項,但後續出現的諸多難點讓人始料未及。

  饒蓋公路位於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內,需做保護區功能區調整,此前沒有先例;2022年11月國家發布《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項目全部位於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需要省政府對項目是否符合允許有限人為活動進行認定,但沒有具體操作規范和實施方案;在我省『三區三線』劃定前,辦理農轉用需上報自然資源部進行審批,用時長;公路面積和設計調整比前期用地預審雙雙超出20%,需重新進行預審;面臨施工期短、工程建設資金到期壓力,從項目組卷、補正修改,到會審、送審報批,每個環節都要提高審批效率。

  回憶起4月初的那個不眠夜,饒河縣自然資源局祁春亮十分激動。當天夜裡11時30分左右,省自然資源廳空間規劃局副局長張忠打來電話說,他在審核相關材料時發現需要提供必要的佐證材料。當第二天凌晨1時多,他們找到了佐證材料時,張忠也打來了電話,說自己通過查找檔案資料也找到了相關佐證,讓他提交補充說明。

  之後,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發改、交通、環境、林草等部門,建立重點項目聯絡機制,加強統籌協調,隨時對接項目進展。面對自然保護區制約問題,他們組織專家自下而上進行了多輪論證評審,報請國家林草局同意調整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最終獲得國家林草局正式批復並發布行政許可。

  面對生態保護紅線新規,省自然資源廳堅持從實際出發,認真研究解決辦法。查找出此項目原規劃中的矢量數據認定,對項目涉及生態保護紅線進行了大量舉證工作。組建專項突擊隊,對該項目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情況進行精准核實,起草認定意見呈報省政府,並最終於4月16日得到省政府允許有限人為活動認定批復。

  時間緊迫。省自然資源廳采取容缺審查方式,提前審查要件,開闢綠色審批、容缺受理通道,即報即審,待關鍵要件補齊後,立即組織力量,快速復核上報;在項目會審環節,采取『手遞手』傳件、『點對點』反饋、『一條線』緊盯,10餘個業務處室最大限度壓縮了辦理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縮短審批鏈條,於4月28日順利完成該項目用地報批手續。

  面對饒蓋公路改擴建工程佔用基本農田問題,省自然資源廳一方面密切關注自然資源部三區三線劃定動態,一方面指導饒河縣自然資源局做好充分前期准備。在國家正式下發三區三線劃定數據時,項目佔用基本農田也同步完成了調出,第一時間組卷進行上報,順利完成省級農轉用批復。歷時兩個半月完成預審,節省預審時間6個月。

  谷慶華笑著說,在省自然資源廳的全力支持下,項目手續最終全部獲批,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值得。

  饒蓋公路項目用地實現了我省兩個首例——首例實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的建設項目,首例拿到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有限人為活動認定意見的建設項目。

  6月9日一大早,記者來到饒蓋公路大岱林場至紅旗嶺段改擴建工程施工現場,擴寬的路面上挖掘機、夯實機、壓路機咚咚作響,一隊隊運輸車疾馳而過,工程作業在忙碌有序地進行著。

  『項目從今年5月全面動工,目前橋涵建設完成50%多,路基建設完成60%多,計劃明年10月實現全線通車。』饒河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姜兆忠指著新建的路面欣慰地說。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