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6月21日訊 眼下,哈爾濱水美花艷,八方游客紛至沓來。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特色博物館,獨一無二的老建築……今夏,這些自帶冰城特色標簽的打卡地,受到游客熱捧。
盛夏濕地游 感受冰城原生態
時下正是哈市濕地游旺季,記者來到松花江畔『老江橋』附近看到,一排排旅游大巴車有序停放。跨過『老江橋』,就是中東鐵路水上公園,這裡一片蔥翠的原生態濕地,讓觀光客連連贊嘆國際濕地城市哈爾濱的濕地景觀魅力。
據哈爾濱濕地保護協會副會長李景華介紹,這是一塊地處瀕臨城市中心的灘涂濕地,是哈爾濱高寒濕地中的一類,濕地特征鮮明,生物多樣性豐富。
濕地隨著季節不同景色各異。記者看到,此時的濕地水色清澈,葦草青翠,草叢中黃花艷麗,鳥啼蛙鳴,一派濕地六月好風光。
游客們置身濕地,或遠眺賞景,或張開臂膀深呼吸,盡情感受濕地之美。來自陝西的游客侯永輝一邊拍照一邊對記者說:『聽說哈爾濱濕地資源豐富,以為會很遠,沒想到在城中就看到了原生態濕地景色,濕地保護得很好。』
濕地中,設立了相關植被、動物的科普知識牌,游人時不時駐足觀看。湖南游客劉先生笑著說:『很有特色,哈爾濱濕地與眾不同。』
記者從哈市林草部門了解到,目前哈市形成了以松花江為紐帶,南有以哈東沿江濕地和白魚泡為主的濕地景觀,北有太陽島、阿勒錦、呼蘭河口濕地沿線為主的新區濕地生態景觀系統,形成了『項鏈式』的濕地景觀布局。其中,距城市中心較近的原生態濕地的到訪游客數量激增。
特色博物館 百年城事新旅程
在哈市,眾多特色博物館展現了哈爾濱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和亮點,豐富了城市文化內涵,游客可多維度感受哈爾濱的歷史文化魅力。
在南崗區公司街,矗立著一棟百年老建築,哈工大博物館就開設在這棟建築內,今年5月恢復對社會開放,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
據了解,這棟建築建成於1906年,屬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192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前身——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在這裡誕生,現為哈爾濱市Ⅰ類保護建築。2010年,這棟建築內開設了哈工大博物館。
記者看到,這棟建築內外結構保存完好,兩層樓的建築共布置了15個展室,各類展品達4000餘件。據哈工大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新增了一些專題展,全面展示近十年來哈工大在航天、高端制造等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從5月該館恢復開放至今,已有約6000人前來參觀,高峰時,一天參觀人數達500餘人。來自山東的游客齊先生仔細觀看了哈工大『航天強國』專題展,激動地對記者說:『哈工大在國家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奮。』上海游客顧飛則在觀展的同時,還細細地觀賞了博物館的布局、構架、裝飾、陳設,他對記者說:『看到保存如此完美的老建築,真是不虛此行。』
在建於1903年的哈爾濱鐵路博物館內,通過實物、聲光電等方式,生動展示了哈爾濱鐵路發展歷程,給游客們留下了難忘印象。江西游客呂先生看著展品不住地感嘆:『哈爾濱的鐵路文化內涵豐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啤酒博物館、黑龍江民族博物館等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展館,紛紛迎來接待高峰。
舊房子老味道 藏在深處留住鄉愁
哈市一些特色老建築,盡管藏在城市深處,卻宛如顆顆珍寶,散發出璀璨光芒,吸引著游客前去探訪。
在南崗區馬家溝河畔的同興街,四棟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平房民居坐落在綠樹叢中,不時有游客來此觀賞這些近百年的老房子。記者看到,這四棟磚木結構老房子上面都掛有『哈爾濱市不可移動文物』標牌。附近居民介紹,這幾棟民居各有特色,保存完好。
在南崗區花園街街區,老建築相對集中,來此尋訪特色建築的觀光客隨處可見。在阿什河街,一位老人在一棟百年老建築前駐足良久,他對記者說:『我少年時代住在這條街,大學畢業後去上海工作,偶爾回哈市,就到這條街上看看這些老房子,一幕幕少年往事就會浮現在眼前。』
來一場老建築裡的尋味之旅,別有一番感覺。在道外區靖宇大街一棟百年老建築裡,一間開辦百年的老字號糕點店顧客盈門。年過六旬的林先生正和家人品嘗冰糕,『還是老味道。』林先生笑著說。據林先生講,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都住在道外,中年之後到廣東做生意,經常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哈市這家糕點店吃冰糕的快樂時光。這次和家人從廣東回到哈爾濱,特意來道外吃冰糕,重溫舊時光,品嘗老味道。
在道裡區,有著開辦近百年歷史的一間餃子館經過修繕重新開業。該餃子館工作人員介紹,食客中有很多是回家鄉的老哈爾濱人,特意來老店,嘗嘗老味道,敘敘對故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