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6月28日,記者從市第三醫院心理保健調適中心了解到,高考過後多數考生心理狀態平穩,但仍有一部分考生產生了不同的心理變化。
對此,心理醫生提醒家長,高考過後家長也要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況。
成績不理想整天哭
小雯(化名)高考成績出來後,一看分數沒有『估分』高,整天哭,父母無奈之下帶著小雯求助心理醫生。
小雯的媽媽說,女兒從小成績就很好,他們一直希望女兒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小雯也起早貪黑地學。
高考結束後,小雯預估分數560分,沒想到分數出來後,比預估的少了20多分,她當時就哭了,誰也勸不住,連著三天把自己關在屋裡,自責、哭、失眠、失落。
『我讓她再復讀一年,可她一聽要復讀,哭得更厲害了,見她這樣我真怕她出啥事兒。』小雯的媽媽說。
目前,小雯正在市第三醫院接受治療。
『引起心理疾病的原因很復雜。』心理醫生說,來自社會、學校、家庭和孩子自身的壓力,都很可能成為導火線,這就需要家庭、親友、老師和全社會的共同引導和鼓勵,讓他們學會輕松面對競爭、理智看待結果。
沒考好總是發脾氣
『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值太高了,以至於孩子自我評定不准確,最後抑郁了。』蔣女士說。
蔣女士的兒子小剛(化名)今年18歲,小學和初中時成績很好,父母對他的期待值特別高,灌輸給小剛的思想是長大了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這樣纔有出息。
三年前,小剛如願考上我市一所重點高中,到了高中他的成績很不理想,挫敗感讓他一直難以接受。
小剛因為從小受父母話語的影響,在心裡已經形成一種觀念——必須優秀、不能落後。
小剛越這樣想越急躁,每次考試都緊張到冒汗,不管在家還是在學校經常發脾氣,以至於沒有朋友,這次高考成績也不理想,壞脾氣到了極限,直到生病住院。
目前小剛正在市第三醫院接受治療。
高考過後患者增多
采訪中大慶市第三醫院心理保健諮詢科諮詢師康珊珊表示,高考過後,孩子們開始處於放松狀態,但成績出來後,諮詢患者相對增多。
那麼,高考後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康珊珊說,考生經歷了高考前的思想焦慮和心理疲勞,如果考得不理想,又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的壓力,精神會高度緊張、疲憊,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首先是悲觀自責心理。這種考生因為沒有發揮好而產生失落感、負罪感、自卑感,感到前途渺茫,悔恨平時不用功;覺得對不起父母、老師,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其次,考後過度放縱心理。十年寒窗,一朝解放,於是通宵游戲、熬夜刷劇、日夜顛倒、飲食失衡,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還有一類考生,迷茫、無聊。他們在緊張的高考過後,感覺失去了具體目標和動力,會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先是無所事事,而後會有尋找刺激或發泄的衝動。
另外,還有一種考後疲勞綜合征。考完試渾身疲乏無力,整日沒精打采,甚至整日整夜昏睡,很難叫醒。
最後一種是家庭矛盾衝突爆發。考前全家目標一致,壓抑隱藏了很多矛盾,考後集中爆發,導致衝突發生。
規律生活保證睡眠
針對這些心理問題,有何應對策略?
康珊珊提醒,要規律生活,保持正常的飲食、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睡眠,盡可能地不要打亂生物鍾。
接納結果,調整心態。考前給自己切合實際的定位和目標,考試時只要把自己平時水平發揮出來,就問心無愧。
多跟家長、同學、身邊的人進行交流,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機會,也給家庭創造了一個和諧的氛圍。
做一些感興趣的娛樂活動和體育運動,比如游泳、跑步、踢足球、打籃球、看電影、旅游等,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業餘文化生活,還能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果痛苦到無法自拔,可以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