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爭』晉先為總抓手
不斷強化能動司法理念
年初以來,鶴崗市工農區法院
結合自身區位優勢
大膽探索、積極創新
依托『法院+社區』訴源治理新模式
推動矛盾糾紛前端化解、訴前化解
建立解紛線路上的『串聯器』
建設『兩個體系』。建立『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體系,整合立案、執行、保全、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功能,為當事人提供一站通辦訴訟服務。建立『法院+N』多元解紛體系,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矛盾化解。強化信息技術賦能,加快推動訴訟服務中心信息平臺應用信息化、智能化,全力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制定了工農區人民法院《『法官+社區』訴源治理工作機制》《調解法官與『四員合一』人員訴調對接方案》等規范性文件,用制度規范工作流程,提高訴源治理工作效能。

近日,工農區法院接到一起撫養費糾紛,原告在內蒙古。為便利當事人,主審法官建議通過人民調解平臺進行訴前調解。調解中,主審法官了解到,被告稱,自己還有一個孩子需要撫養,且身體不好,需要長期用藥,日常開銷較大,現在沒有能力給付。經過調解人員在線調解,雙方都了解到對方的難處,主審法官還對雙方的疑問進行了耐心解答。最終雙方達成了調解意見,通過手機在調解協議上電子簽名確認。
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
法官進社區,便民為民。工農區法院在全區14個社區掛牌成立法官駐社區工作室,打造標准化社區調解室。組織14名法官與社區『四員合一』人員保持常態化聯系。
法官進網格,激活『神經末梢』。網格員發現矛盾『吹哨』,法官及時就地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目前,法官與社區網格員、調解員對接調解矛盾糾紛35次。
近日,工農區一社區居民房屋管道漏水,滲到了樓下居民家中,樓下居民要求賠償損失1萬餘元,樓上居民認為賠償數額高,雙方產生了矛盾糾紛。該社區網格員發現了這起糾紛,第一時間邀請該社區的對接法官共同調解。法官針對相鄰關系各方的權利義務、賠償標准等進行釋法說理。經過法官耐心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和解,握手言和。
由這起案件,工農區法院發現轄區內老舊小區多,入戶管道大多老化,漏水引起的糾紛時有發生。為徹底化解老舊小區此類糾紛,工農區法院到社區開展了以『化解鄰裡糾紛,打造無訟社區』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現場了解情況、排查隱患、提示解決糾紛方式,積極參與社區訴源治理,參與活動居民200餘人次。
多元解紛『更快一步』
『訴前調解+司法確認』,讓多元解紛更『快一步』。工農區法院攜手區司法局,通過駐法院訴調銜接委員會做實訴前調解工作。年初,方某等11人在工農區某企業工作,該企業拖欠11人勞務費。11人多次索要無果後訴至法院。法院經征求雙方意見後,委派駐法院訴調銜接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這起糾紛,促成糾紛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企業給付11人勞務費41358.50元,並當場進行了司法確認。
目前,該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成功後,法院依當事人申請出具調解書或司法確認書案件75件,訴中委托調解案件35件,讓當事人解決糾紛省時、省事又省錢,提昇群眾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
工農區法院堅持以訴訟服務中心為樞紐,縱向深入貫通基層,橫向聯動社會力量,形成了『中心引領、縱向貫通、橫向集成』的過濾網式訴源治理新格局,促進矛盾糾紛層層化解。截至目前,工農區法院訴訟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6.67%,執行新收案件(不含執保類)同比下降5.23%,訴訟案件調解同比上昇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