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電集團,高質量發展『電力』十足
2023-07-13 07:39: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裴崇鴻 薛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13日訊 難忘那激動人心的時刻:2021年6月28日,在波濤滾滾的金沙江上,『超級工程』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噴薄出洶湧的洪流,發出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百萬千瓦水電機組的第一度電,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力發電技術站上了世界最高峰。

  作為重要的核心參建者,『哈電人』踔厲奮發,向著建設世界一流裝備制造企業目標不斷邁進。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雙過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6.8%,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7%,正式合同簽約額同比增長96.4%。

  矢志打造『國之重器』

  兩年來,哈電集團聚焦黨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部署,搶抓發展機遇,不斷推動高端發電裝備研制取得新突破。

  水電方面,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實現全部機組投產發電,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哈電精品機組點亮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世界規模最大的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創造了4項『世界第一』,實現了3個『首次』,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全綠電保供任務;自主研制的700米級超高水頭、高轉速、國內已建成的單機容量最大的陽江抽水蓄能電站機組全部投運。

  火電方面,世界參數最高、容量最大的我國首臺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鍋爐投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臺145兆瓦高效超臨界汽輪機成功投運;全國首臺百萬機組綜合節能改造國家電投平頂山項目成功投運,被授予『能效指標提昇標杆機組』稱號,成為全國煤電『三改聯動』典型案例。

  核電方面,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核電世界首臺蒸汽發生器、主氦風機確立了我國在全球核電領域的領先地位;全球最大第三代核電裝備首批反應堆冷卻劑屏蔽電機主泵順利交付。

  海外項目建設方面,巴基斯坦濱佳勝三期900兆瓦聯合循環電站項目1號機組並網成功;迪拜哈斯彥電站項目3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4號機組實現並網及滿負荷發電。

  錨定目標、篤行實乾,2022年,哈電集團實現規模效益『雙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9%,利潤總額大幅上昇,超額完成國務院國資委考核目標,以實際行動邁穩邁實『穩基礎、見成效、上水平』三步走的關鍵一步。

  集智勇攀科技高峰

  哈電集團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聚焦提昇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化推進『一中心四平臺』建設,加快水力發電設備和先進電機兩個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

  狠抓關鍵技術攻關,實施科技領先行動,哈電集團統籌推進14個領域、110餘個技術研究方向以及近30個重大專項科技攻關。水力發電設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正式批復完成重組;電機公司、佳電股份、閥門公司入選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

  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成果,哈電集團建設的世界唯一達到超超臨界參數的安全閥試驗平臺順利通過現場試驗見證,解決了高水頭衝擊式水輪機全射流區射流集束性『卡脖子』難題,解決了雙金屬飛輪設計、雙層緊湊型冷卻盤管制造工藝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我國商用小型堆全密封屏蔽主泵零的突破;正式啟動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電站設備數字孿生課題項目攻關正式啟動,對我國重大裝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意義重大;牽頭制定的國際標准正式發布實施,這是我國旋轉電機領域首次主導制定的國際標准,也是我國國際標准化工作的又一項重大突破;自主研制的我國首臺采用四支路技術的荒溝抽水蓄能機組全部順利投運;自主設計研發出燃氣超臨界二氧化碳鍋爐,實現了國內首臺超臨界二氧化碳鍋爐從設計、制造到應用全流程覆蓋,填補了國內超臨界二氧化碳鍋爐設計制造領域的空白。

  改革賦能推動發展

  哈電集團堅持將深化改革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紮實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聚焦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健全優化體制機制,不斷催生企業發展強勁動能。

  圍繞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工作臺賬,哈電集團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明確了總部戰略決策中心、創新改革中心、績效評價中心、風險控制中心『四個中心』定位和戰略、規劃、制度、標准、協調、服務、考核、監督『八大核心』管理職能,全力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總部;持續加大授權放權力度,出臺《授權放權清單》,授權放權13類44項,讓各所屬企業在市場化浪潮中『大展手腳』,有效激發了廣大乾部職工乾事創業熱情;閥門公司成功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企業深層次推進混改工作開闢了一條新路。

  哈電集團深入推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進『提質增效黨員先行』『黨建+』『三級書記抓質量』等特色載體工程,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支部攻堅克難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率先垂范的先鋒模范作用,將狠抓技術、質量、服務一體推進,切實解決了生產經營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