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3日訊 玉米,經過加工可以變成什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淀粉、玉米油,還有爆米花。
破碎、分離、液化、糖化、發酵、提取……在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龍江新和成)生產車間,一粒粒金燦燦的玉米通過高新技術加持,可以衍生成維生素、輔?Q10等高附加值產品。在完成這樣的華麗蛻變後,玉米的市場身價能猛增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黑龍江新和成成立於2017年9月,注冊資本7億元,是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在綏化投資興建的生物發酵產業基地。總經理助理石揚輝告訴記者,公司以合成生物學、生物發酵、分離提取為主要研究領域,建有淀粉、葡萄糖、山梨醇、輔?Q10、維生素C、維生素B12、硫酸鉀等生產車間及熱電聯產、環保中心、公用工程等配套設施,具備從玉米加工生產淀粉到葡萄糖再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生產能力。
走進黑龍江新和成廠區,循著淡淡的甘甜味,來到維生素C發酵車間,只見發酵液正經銀白色金屬管道緩緩注入幾十個巨大的無菌發酵罐中。記者發現,寬敞的車間內幾乎看不到人影,只有控制室內的工作人員定時查看屏幕上時刻變化的數字。『公司每個發酵車間都配備控制室,發酵全程都通過電腦控制,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石揚輝告訴記者,公司申報的智能工廠項目已進入公示階段。
近年來,在玉米精深加工領域,生物發酵成為國內外研發的熱點。黑龍江新和成聚焦生物技術創新,在工業菌種創制、發酵過程控制優化、高效後提取、中試放大環節形成了完備的技術領先優勢,是國內生物領域為數不多的具備從菌種開發到大工業規模化生產的生物發酵企業。『公司具備完善的研發體系,建有生物發酵研究院和技術中心,研發團隊裡,博士有11人碩士91人。』
石揚輝告訴記者,公司著力打造『生物+』平臺,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和合成生物學技術開發性能優越的微生物菌株。『生物發酵,簡單地說,就是把菌種接種到玉米淀粉等營養底物上培養,控制適宜的環境條件,發酵混合液乾燥後破碎,再用溶劑提取。』石揚輝告訴記者,『我們以淀粉糖作為起始原料,通過生物發酵、細胞催化等生物制造方式生產輔?Q10等附加值更高的生物發酵產品。』石揚輝說,相比生物提取和化學合成,生物發酵法最為先進,生產出的輔?Q10對人體健康更為有益。『目前,市場上的輔?Q10多是保健食品,而我們公司的輔?Q10可以達到醫藥級別。』據了解,該公司產品先後獲得多個國際標准體系認證,70%以上銷往美國、歐盟等國際市場。
在延長玉米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的同時,黑龍江新和成還實現了玉米副產物、發酵菌渣的資源化利用,大幅提昇公司綜合競爭力。『我們的生物發酵產業園分成九個功能區,其中最大的是環保中心,投資達到了6個億。投入使用後,可以實現廢氣零排放,廢水零污染。』采訪中,石揚輝還向記者分享了一個喜訊,公司自主研發的維生素、氨基酸等綠色生物合成技術替代化學合成法,屬於全球首創技術,可以解決部分傳統化學工藝高污染、高排放的問題,目前已進入產業化實施階段。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為何選擇落地黑龍江?『這裡擁有全球稀有的黑土地資源,是玉米的主產區,原料基礎優勢突出而明顯。另外,當地政府為項目落地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石揚輝告訴記者,綏化市政府專門派出『駐企秘書』全面對接解決企業難題。從把新和成熱電聯產作為開發區的配套項目,配套修建園區污水站、鐵路專用線,到修建員工宿捨,政府出面搭建平臺解決招工難題,再到產品生產取證……企業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個難題,都通過政府的協調順利解決。
在良好營商環境的護航下,黑龍江新和成的生物發酵產業園項目三期日前已正式投產。未來,該公司將持續昇級優化技術,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的創新投入,積極推動新項目建設,力爭將生物發酵產業園打造成國際一流的生物制造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