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8號樓遇到火災後,不知道找誰解決,通過社區和法院,現在我的錢都已經到賬了。』雞西市紅旗社區居民楊某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張笑臉與幾天前懮心忡忡的面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法官感受到了楊某發自內心的那份喜悅,這要從一起火災造成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說起。
今年3月,雞冠區紅旗社區一居民遺留火種引起了火災,致使21戶居民造成財產損失、飽受困擾。雙方未能就賠償數額達成一致,僵持不下。各方當事人紛紛斥責對方的過錯,對立情緒非常強烈。
『這人,太粗心大意了,必須要讓他賠償我們大伙兒的損失!』
『燒毀的東西不能按全新的原價賠償,說破天也不值那麼多錢,我不服!』
當事人之間『劍拔弩張』,如何破局?雞冠區法院、紅旗社區、雞冠區消防大隊、永昌派出所、興凱物業、律師事務所等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在紅旗社區和諧法庭召開調解會議。
『大家都冷靜一下,你們的住宅無端被火燒,心情焦急我們可以理解,今天這麼多部門都來了,就是替大家解決問題的。』雞西市雞冠區法院俞文峰法官及時介入調解,從法理、事理、人情的角度對案件進行分析闡釋。『鄰裡好,賽金寶,咱們都是在這個社區生活幾十年的老鄰居了,有啥過不去的坎兒』,社區工作人員及時補充道。
『司法確認具有法律效力,如一方不履行義務,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且申請司法確認不收取任何費用』,俞文峰的解釋徹底消除了當事人的後顧之懮。
最終,在多方聯動調解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在俞文峰的引導下,有12戶居民就調解協議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2戶居民的賠償款當場履行。
『我們不懂法律,幫居民化解矛盾時常常因缺少法律支橕而有口難言,感謝法院打造社區和諧法庭,為我們提供專業高效的糾紛解決渠道。』紅旗社區主任黃美玲連聲稱贊。
這是黑龍江法院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黑龍江法院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不斷探索情理與法理柔性和理性兼具的調解方式,紮實開展『盡可能一次性解決糾紛』工作,全力打造『和合無訟』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