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一半導體相關產品展示。
黑龍江日報9月1日訊 年初以來,牡丹江市把所有精力和能力向經濟建設聚焦,全力打好穩增長、強經濟攻堅戰,推動經濟快速復蘇、快速向好,帶動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進步新成效。
一個個大項目、大平臺現場乾勁十足,激活牡丹江高質量發展大棋局,驅動強勁引擎;廣闊的鄉村天地煥發著生機,綠水青山中孕育著高質量發展的動能。
數據顯示,1~7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分別超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12.8和7.1個百分點,增速連續3個月全省排名第一,透視出牡丹江工業持續優化昇級之『進』,積蓄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創新驅動 新產業風生水起
走進位於穆棱經濟開發區的北一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一半導體』)的綠色低碳萬級潔淨車間,超聲波焊線機正在對IGBT模塊產品進行焊線作業。『這裡生產的IGBT模塊將作為汽車及電焊機領域重要零部件發往省外。』工程師吳松民說,『它雖然只有12厘米大小,但是有7個單元20個芯片200多套功能。』
難以相信,北一半導體初創時只有6個人的團隊和700萬元的啟動資金,近兩年產值增長了28倍。
秘訣在哪裡?
公司總經理李承賢透露:『在於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迭代產品,用更好產品提高議價能力。』
作為一家集功率半導體芯片及器件設計、封裝、測試及營銷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一半導體主打的IGBT半導體模塊,廣泛應用於焊接機、新能源汽車、工業變頻、風力、光伏發電等領域。
『我們的模塊選材工藝講究,利用布局對產品進行調整,使熱量更均勻,散熱性好。』公司采購經理金星說,如今企業的產品已經可以實現國產化替代。
8月25日,浙江慶鑫科技有限公司剛剛與北一半導體簽約共同合作建設半導體測試生產設備制造項目,總投資3億元,產品主要面向國內外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封裝測試及晶圓制造廠家。『項目建成後,進一步延伸北一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條,助力穆棱打造東北地區領先的功率半導體及關聯產業園。』李承賢說,企業將繼續加強智能創新驅動,加快產品研發進度、提昇產品品質,邁向中國IGBT模塊生產領先企業。
建圈強鏈 麻紡產業從無到強
坐在車上,龍穆、新凌、新東茂等十幾個麻紡企業匆匆而過,還有綿延的圍擋和高聳的塔吊。『這裡是我們的麻紡產業園。』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孫玉嶺一一給記者介紹。
分束、櫛梳、成條、粗紗……但聞機杼聲,不見紡紗工。在新凌亞麻紡織有限公司車間內,高速運轉的櫛梳機、打麻機,機杼作響,催人奮進。
新凌亞麻紡織有限公司來自上海,是2018年年進駐穆棱麻紡企業,投資8120萬元、產能1.7萬錠。
7年前,穆棱無麻無紡,紡織業一片空白。7年間,穆棱麻紡業累計吸引投資10億元,投建麻紡企業13個,產能6.3萬錠,麻紡份額佔全國的10%。
7年來,穆棱麻紡產業圍繞『建圈強鏈』,由二產切入,向一產和三產兩頭擴散,產業鏈條不斷補齊、延伸、強化,為穆棱紡織產業織就了一幅錦繡圖景。
2022年8月,穆棱麻紡『建圈強鏈』又有新突破。國內紡紗龍頭企業宜興新東茂集團在穆棱開發區成立黑龍江新東茂紡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麻紡產業園。
投資6億元、產能2.5萬錠的純亞麻、漢麻、交織、混紡等全系列麻紡織品的生產項目已完成建設,今年底可投產。該項目是目前我國北方地區生產規模最大、首家數字化麻紡企業。
按照產業發展規劃,下一步,穆棱計劃引進終端產品企業,創自主品牌,朝著面料服裝、針織、家紡、亞麻油加工、亞麻籽保健品等方面開發。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把園區建設成為集種植、加工、生產、交易、研發、培訓於一體的『中國新興麻紡城』。
農旅融合 鄉村振興激活新動能
從牡丹江驅車11公裡,就到了海浪河南岸的西安區海南朝鮮族鄉中興村。漫步村裡,入目即是風景。飛檐藍瓦的白色磚房,一排排粉飾一新的朝鮮族民居與綠樹、湖水、稻田交相輝映。稻田觀光棧道、觀景亭,紅、藍相間小火車在稻田內徜徉,與民宿美景遙相呼應,繪出稻田裡的浪漫。
優美的環境,別樣的體驗,讓慕名而來的游客流連忘返。游客們不一定知道,中興村曾是典型的朝鮮族『空殼村』,一度面臨土地沒人種、房屋沒人住的困境。
如今的中興村,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朝鮮族文化與鄉村民俗深度融合為路徑,加快實施『環境提昇、旅游帶動、產業富民』三項舉措,堅持村企合作、項目融合、一體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規劃建設『一區四園』即峰悅汽車營地區、民俗風情園、冰雪游樂園、民宿康養產業園、綠稻公園,走出了『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新路子,『空殼村』破繭成蝶,逆襲成了『旅游村』,村內年接待游客150餘萬人,已然成為『微度假』新地標。
記者來到中興村,看到景區內車流如織,人頭攢動。村中,穿著朝鮮族服飾、苗族服飾、藏族服飾拍照打卡的旅客絡繹不絕。來自哈爾濱的一家三口興奮地登上了稻田小火車,拿著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
『我們還依托「冰天雪地」的自然資源,探索「鄉村四季旅游」,走出「文化+農業+產業」的品質化發展之路。』中興村第一書記葛瑞發說,田園變公園,農村變景區,中興村『雙富工程』成效顯著,村集體收入從2020年的10餘萬元,到2022年360萬元『井噴式』增長,實現年人均純收入3.5萬元。
而在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回鄉創業大學生陳雨佳正帶領村民在稻田裡收籠捕蝦,然後分揀稱重,一筐筐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即將運往客戶手裡。
『去年養殖水稻寒地小龍蝦收益不錯,今年由於暴雨影響,水有點混,不太好抓。』陳雨佳說,『現在我們主要做好田間管理,確保今年的水稻穩產增收。』陳雨佳的另一個身份是寧安市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銷售經理。
她依托合作社創新開展『我的田、您做主』插秧節暨莊主認種網絡直播活動,通過抖音等網絡平臺,把稻作文化與田間體驗游、歷史文化游、研學基地游、特色民宿游等有機融合,延長產業鏈條、提昇附加值,把寧安石板米品牌推向全國。
中興村、上官地村是牡丹江堅持三產融合,多層次開發、多元素打造,實現產業強與農民富完美結合的生動縮影。2022年,全市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4835元,連續二十年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