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跑上一條全新發展的賽道 七臺河以冠軍精神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3-09-05 07:2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宇清 劉心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聯順生產車間。

  黑龍江日報9月5日訊 9月1日,迎著初秋的陽光,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走進七臺河。汽車沿著高速公路剛剛駛入這座奧運冠軍之城,采訪團就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冠軍元素:公路兩邊的草坪上嵌入了『奮勇向前』的短道速滑運動員城市雕塑,進入市區後,冠軍橋、冠軍灣、冠軍館等一系列景觀次第映入眼簾。

  『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冠軍精神賦予了七臺河人聚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拼勁兒和闖勁兒,它激勵著七臺河人一次又一次交出亮眼的答卷:今年上半年全市實際利用內資113.2億元、增長60.5%,高於全省平均增速37個百分點;24個省重點項目開工率92%、投資完成率57.6%,位居全省前列。

  接續奮斗打造冠軍之城

  一座人口不足70萬的東北小城為何會成為冬奧冠軍的搖籃?走進桃山湖畔的短道速滑冠軍館你會找到全部答案,這裡的各個展廳通過實物、雕塑、圖片、資料、音像等形式,詳細記錄了七臺河近半個世紀滑冰事業的發展史和輝煌成就。

  與大多數大平層的展館不同,冠軍館是一座城市觀光塔,塔高83米,寓意七臺河1983年成為地級市;塔身四面設置鍾表,寓意七臺河是『一座手握秒表的城市』。步入一樓大廳,迎面就能看到金牌榜,展示了七臺河市自1991年以來在短道速滑領域取得的驕人成績:共產生冬奧和世界冠軍12名,獲得冬奧會金牌7枚、特奧會金牌4枚、世界級金牌177枚,國家級金牌540枚;16次打破世界紀錄。

  展館另一邊,名為『冠軍路』的展區也格外引人注目,兩面掛滿廢舊冰鞋的牆生動地向人們展示了『冠軍是怎樣練成的』。

  冠軍城市奠基人——孟慶餘教練自組建七臺河市第一支速滑隊伍開始,就一直在開拓一條沒人走過的路:沒有食堂就自己辦、沒有冰場就自己澆、沒有訓練器材就自己做、沒有教材就自己寫……對於孟慶餘來說,只有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沒有克服不了的艱難險阻。

  在孟慶餘的帶領和感染下,七臺河四代教練員接續奮斗從一支短道速滑隊發展到擁有業餘、半專業、專業訓練隊3個層次20支速滑隊;從在訓運動員僅有30人,發展到在訓運動員622人、全市短道速滑項目注冊運動員1380人。正是因為有了這群教練員日復一日地奉獻與付出,七臺河纔一躍成為全國短道速滑人纔儲備最充足的城市。

  如今,七臺河歷經四十年的探索與實踐,已經形成了『立足城市特點,選准運動項目,發揮自身優勢,以建設體育特色校為抓手,深度實施體教融合,強化資源條件保障,建立科學育纔選纔薦纔體系,形成輻射全省、面向全國、人纔輩出的可持續發展態勢,以體育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七臺河模式』,七臺河的成功經驗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推廣。

  城市名片帶動產業發展

  有了『奧運冠軍之城』這張金色名片,七臺河更為注重挖掘冰雪資源優勢,推動冰雪產業和體育產業發展,並以此為契機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七臺河市體育局局長韓冬梅告訴記者,今年七臺河市體育局已經成功承辦了全國青少年短道速滑錦標賽、黑龍江省短道速滑錦標賽、黑龍江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短道速滑項目比賽三場重要賽事。據不完全統計,賽事期間將累計接待參賽人員1200餘人,在住宿、餐飲、交通等方面帶動消費近400萬元,賽事經濟正在讓『冷資源』變成『熱效益』。在七臺河體育中心附近,正在建設具有國際標准的短道速滑館,建成後將形成以七臺河體育中心為原點的具有三塊室內冰場的冰雪體育綜合體。

  七臺河百凝盾運動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是七臺河市引進的首家冰雪裝備制造企業。公司總經理王帥說,2022年7月公司與七臺河市桃山區政府簽約,桃山區政府迅速為企業協調了廠房入駐,同年10月企業就開工投產了,七臺河不愧是一座手握秒表的城市!

  百凝盾公司一期計劃投資2000萬元,建設冰刀、滑雪板、速滑服裝及輪滑等產品生產線,並建設輪滑培訓基地;二期計劃投資2000萬元,建設冰上培訓基地;三期計劃投資3000萬元,研發體育飲品、運動營養品等。目前,百凝盾公司正在積極推進2000平方米廠房和800平方米輪滑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全部投產後,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

  百凝盾運動裝備項目的進駐拉開了七臺河市桃山區冰雪產業項目建設的序幕。桃山區高標准推進冰雪經濟產業園建設,以冰雪旅游業為核心,積極引進冰上和雪上裝備制造產業,打造冰雪經濟孵化器,探索『文旅+』『冰雪+』產業發展模式。桃山區委常委、副區長曲晨告訴記者,冰雪經濟產業園區配套建設孵化器廠房、研創中心,鼓勵企業以商招商引入上下游企業,通過補鏈強鏈『串』出優勢產業,實現冰雪產業做大做強的目標。

  轉型發展奔赴全新賽道

  雖然七臺河因煤而生、緣煤而興,但是轉型發展已經讓這座煤城步上了一條全新的賽道。

  七臺河市江河融合綠色智造產業園區內的聯順綠色生物醫藥產業項目總投資120億元,規劃佔地面積約7000畝,是七臺河市歷史上第一個超百億級大項目。項目以泰樂菌素、泰妙菌素原料藥為先期開發產品和產業基礎,主要致力於生物醫藥、生物獸藥、生物農藥及其制劑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

  這個項目推行『農業推動工業,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理念,項目滿產後,每年可使用玉米、大豆110萬噸,生產的原料藥是制劑藥生產廠家的重要生產原料。生產過程產生的蛋白餘料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後可加工成生物有機肥,生產尾水利用發酵液延鏈水肥,實現改良土壤、保護黑土地、增產減肥、節水減碳的效果。

  聯順綠色生物醫藥產業項目不僅自身可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處於整個產業鏈的中端,對整個產業鏈具有強大的拉動和推動作用。項目向上可拉動玉米、大豆等農副產品種植深加工生產、化工產品生產、生物醫藥生產裝備制造及安裝、基礎工程建設、交通運輸等相關行業與企業的發展;向下可帶動國內醫療事業、獸藥制劑生產、畜牧養殖業、生物有機肥、水肥、生物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據黑龍江聯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馬融介紹,目前項目進展順利,配套項目、生活服務區、質量研發區等已投入使用,部分生產線已開始試生產。整體項目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固投98.9億元,累計完成產值7.3億元。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後可實現產值242億元,利稅52億元,可吸納5000名以上產業技術工人就業,引進數百名制藥和化工方面專業技術人纔,對七臺河乃至全省經濟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