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龍小安講安全 | 個人信息遭泄露,類似遭遇如何補救?
2023-09-11 13:35:30 來源:網信天津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顯得越來越重要,如果信息泄露往往會帶來很多麻煩,輕則接到騷擾電話,重則遭受財產損失,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我們該如何防范個人信息泄露?泄露後如何補救?

  公安部公布犯罪分子獲取個人信息數據6種手法

  (1)利用『地推』、假冒身份等手法騙取公民個人信息

  鄉村地區流行的掃碼送禮物、協助激活電子醫保卡,以及冒充電商客服、冒充公安民警騙取個人信息等。

  (2)線上和線下盜取公民個人信息

  利用木馬病毒、釣魚網站、滲透工具、網絡爬蟲等黑客技術盜取公民個人信息。或者通過非法入室等方式線下盜取公民個人信息。

  (3)利用職務便利非法泄露公民個人信息

  運營商、快遞、汽車4S店、地產等企事業單位內部工作人員泄露公民個人信息。

  (4)非法采集公民個人信息

  APP、機頂盒、手機、智能手表等供應鏈廠商利用其產品非法采集公民個人信息。

  (5)收買或交換公民個人信息

  利用兼職形式從社會閑散人員處收買身份證、銀行卡、人臉識別等信息,或者金融、教育、房產等行業從業者違規交換內部數據。

  (6)加工變造公民個人信息

  將身份信息、購物信息等不同數據源進行碰撞,添加新標簽後形成新的數據源,或者利用AI技術使用照片生成動態人臉識別信息等。

  怎樣避免個人信息泄露?

  8招教你保護個人信息

  (1)不注冊來源不明的網站;

  (2)不掃來歷不明的二維碼;

  (3)淘汰的電子產品信息銷毀要徹底;

  (4)有個人信息的紙張處理時要抹掉隱私信息;

  (5)不在社交軟件上泄露過多個人信息;

  (6)慎用公共場所免費WiFi;

  (7)不隨意點擊短信和郵件中的鏈接;

  (8)不同軟件不用同一組賬號密碼。

  個人信息遭泄露如何補救?

  通常個人信息被盜一次,很有可能面臨多次被利用。因此,一旦發現個人信息泄露,一定要及時做這8件事:

  (1)修改一些社交軟件和金融支付平臺的密碼;

  (2)收集證據線索,排查信息泄露的源頭,比如:郵箱信息泄露的,查看一下自己的發件箱;社交軟件被異地登錄的,鎖定一下當時登錄的IP;近期維修過手機的,檢查信息是否被備份過;

  (3)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查看『任職受僱信息』;

  (4)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在『個人征信查詢系統』中查詢是否多了貸款或擔保以及相關失信信息;

  (5)微信搜索『電子營業執照』小程序,看看自己的身份信息有沒有被用來注冊公司;

  (6)打開『微信錢包』,點最下方的『幫助中心』,點『實名問題』,再查詢名下是否有不是自己認證的賬戶;

  (7)打開支付寶,搜索『我的客服』,再點查詢『名下賬戶』,以此判斷是否有多出的支付賬戶;

  (8)微信搜索小程序,『一證通查』,查詢自己名下有沒有多出的手機卡。

  一旦明確個人信息已經遭到泄露,且掌握一定線索的,一定要及時報警,隨後盡快注銷不相關賬號,也可以聯系律師,積極維權。

  非法出售或獲取信息

  50條以上構成犯罪

  無論是演藝明星還是普通個人,個人信息均受法律保護。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對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民事責任均有規定,而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也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